正文 第53章 別小看皮膚病(3 / 3)

(2)鱗狀細胞癌

少數發生在正常皮膚,如麵、頭部及四肢,亦可發生在口唇、外生殖器部,多數由癌前期疾病,如老年角化、黏膜白斑、慢性射線皮炎等轉化而來。開始時為疣狀小結節,基底部較硬,中央為潰瘍,潰瘍向四周及深部發展,底麵不平,邊緣堅硬。如不及時治療,會向周圍淋巴結轉移。須早期手術或激光切除或進行放射治療。

(3)濕疹樣癌

乳頭部及其周圍好發,亦見於恥部、肛周、股部,損害常為單側。初起時呈紅色斑片,表麵糜爛有微量黃色滲液,以後逐漸向四周擴大,成為邊緣清晰的浸潤斑塊,表麵糜爛成潰瘍。上有痂屑,自覺有瘙癢或灼痛,外觀似糜爛型濕疹,亦可轉移,主觀症狀為灼痛感,治療宜及早動手術切除。

(4)惡性黑色素瘤

大部分黑色素瘤由黑痣的基礎上發生,隻有少數在正常皮膚發生,好發在腳底、外陰、肛周、腰、頭部。開始為原來的黑痣增大,色素加深,隆起呈結節狀,以後痣的表麵破漬,有液體滲出。發生在正常皮膚的黑色素瘤,開始出現為黑色小點,很快增大並潰破。由於黑色素瘤很快轉移,惡性程度很高,須早期手術,並配合其他治療。

2.癌前期皮膚病

(1)老年角化病

老年角化病(又稱日光角化症),與長期暴曬日光有關。多見60歲以上,男性發病較女性為多,好發於暴露部位,特別是麵部、禿頂部及手背,為單發,偶有多發。皮疹為黃豆至蠶豆大小,高出皮麵的疣狀物。基底可有浸潤,表麵有棕黃色或黑褐色痂屑,不易剝離。剝去後見潮紅滲出麵,易出血。

(2)黏膜白斑

一般在口腔、外生殖器等黏膜部位,發生角化過度性的白斑損害。發病原因為局部的慢性刺激,如口腔衛生差,牙齒咬合不良,吸煙等的刺激,生殖器部位的不潔,慢性炎症等刺激都可成為引起白斑的原因。此外,有人認為內分泌失調也可能有影響。

口腔黏膜白斑多發生在口唇、頰、牙槽緣等處。女性外生殖器黏膜白斑則多見於小陰唇、大陰唇內側、陰蒂或陰道黏膜等處。形成大小不一的乳白色角化過度斑片,一個或數個,表麵較粗糙,可伴有條狀裂紋,一般無主觀症狀或有輕度瘙癢。本病為一種癌前期病症,若角化過度增加,損害浸潤變硬,表麵糜爛並有乳突狀或疣狀增殖者,應注意有癌變可能。

治療首先去除可能的病因,如戒煙,糾正壞牙,改善局部衛生,避免各種摩擦刺激,診斷確定後,應注意觀察,必要時可作激光治療或手術切除。

(3)皮肌炎

本病是一種結締組織病,雖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中年後患者增多,且年齡愈大病情愈嚴重,預後愈差。主要表現為皮膚上有紫紅色水腫性斑片狀皮損,以眼瞼部特別是上瞼周圍最為突出,其他還有肌肉乏力,自發痛和壓痛等肌肉症狀。老年患者常並發其他惡性腫瘤。在並發惡性腫瘤的病例中,治療惡性腫瘤,皮肌炎可獲得緩解。

除了以上皮疹,有時還可出現蕁麻疹、水皰、多形紅斑、毛囊角化性丘疹、網狀青斑等。發病時,以四肢近端肌肉首先受累,可出現嚴重的肌無力,上肢舉起困難,坐立動作不便,下肢步行障礙等,如食道、咽、喉、橫隔、肋間等肌肉受累時,則有吞咽及呼吸困難、聲嘶等症狀。隨著病情演進,可有不規則發熱、關節疼痛、肢端動脈痙攣現象。實驗室檢查,白細胞可增多,血沉加快。24小時尿肌酸明顯增高。血清α2和γ球蛋白也可增高,肌酸磷酸激酶、醛縮酶、乳酸脫氫酶及穀草轉氨酶均增加,肌電圖示患病肌肉電位和波幅均有下降。

這須經皮膚科醫師診治,藥物治療可用皮質類固醇激素。並應反複檢查有無並發其他惡性腫瘤。

在作者長期觀察千名以上老年人群中,皮膚病的發生率達到85%。這是體檢時的發病率。老人中特有的一些皮膚病,由於沒有自覺症狀,常不被老人注意,也不去就診。但有些老年期皮膚病須及時治療,特別是皮膚癌症與癌前期病變。皮膚病的診斷往往僅根據醫師的目測,再結合必要的檢查,甚至皮膚的活體病理檢查,這就有賴於醫師的經驗。對老年人來說,對自己皮膚上出現的變化,雖然大部不需治療,但決不能忽略出現的變化,一有疑問就需請教皮膚病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