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鑲牙的知識
牙缺失須修複,修複也不是拔了牙即可裝假牙,修複也非僅有假牙這一辦法。拔牙後常需作牙槽骨修整,修整好才可鑲牙。如果多數牙缺失,特別是老人失牙長期未修複,牙槽骨嚴重吸收,唇頰溝變淺。唇頰係帶附著點接近牙槽骨頂,或口腔黏膜的炎性增生,為了保證未來假牙的穩固和咀嚼功能,要進行軟組織的手術修整。
修複不同口腔疾病造成的單個或多個牙的缺失可有活動修複和固定修複兩種。活動義齒以塑料或金屬為基托,基托上附卡環和假牙,靠卡環勾在真牙上固定,可取下和戴上。固定義齒需將缺牙兩側健康牙磨小,做與原來牙齒形態接近的三個牙冠(牙套),粘固在兩側磨小的健康牙上作為支持,這種義齒不能自行取下。
我們現在常聽說人工植牙與烤瓷牙,這都屬於固定修複。烤瓷牙與上述的牙套原理一樣,隻是目前使用材料不同,露出的假牙更為逼真。人工植牙是首先在缺失的牙槽骨內植入種植體,然後安裝牙冠,優點為不需磨小兩側健康牙,咬合力接近自然牙,缺點為價格仍昂貴,治療過程需3~6個月。
至於全口假牙的製作方法是先要“打樣”,要先做牙模型,這樣才能製作接近原來牙列形態的假牙,靠著上下頜的自然吸力放在口腔內。全口假牙一般咬合力較差,不易嚼碎較硬較韌的食物。隨著牙槽骨逐漸萎縮,有可能若幹年後需要更換或作另外處理。
3.牙本質敏感
在中國8000人樣本調查患病率高達30%。牙本質敏感症在老人中多見,患病率可能更高。當進食冷的食物如夏日的冷飲,或燙的湯茶,有時甚至酸、甜食物,接觸到某幾個牙齒,牙齒會出現短暫而尖銳的疼痛。
在顯微鏡下每個牙齒本質中有小管狀結構,管內有神經纖維,這就是牙本質小管。牙本質小管一端開口於牙髓腔,另一端被牙釉質、牙骨質或牙齦所覆蓋。酸蝕、磨損、磨耗等因素損耗了牙釉質及牙骨質,或牙齦發生退縮,都會導致牙本質小管中的神經纖維直接暴露於口腔。當受到冷、熱、酸、甜等化學刺激,或刷牙咬硬物產生的機械刺激,就會使牙本質小管中神經纖維興奮,從而產生不同程度尖銳的疼痛感。
上海的一份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被檢查的1618顆有敏感症狀的牙齒中1455顆(89.93%)伴有牙齦退縮。可見牙齦退縮是牙本質小管暴露的重要因素。牙周病和不當牙周治療均可引起牙齦退縮。
如有牙本質過敏,可即用脫敏牙膏(超市中均有出售),每天使用2次,有人在使用1~2天即症狀消失。口腔專家建議連續使用四周,無效就去牙科診治。並且注意不使用過硬的牙刷,避免刷牙過度用力;減少進食酸性食物和冷飲;夏季避免棒冰直接接觸牙齒,可先在舌上吮吸。
4.牙石與洗牙
在作者對1056名退休工人的口腔健康檢查中有23.5%有牙石需要潔治。平日雖每日刷牙,但食物的殘渣極易留在牙齒的齦緣,特別是牙的背麵,這些原來嚼碎的食物,不斷堆積,就會變硬,故被稱作牙石。口腔潔治,即是所謂洗牙,常用的超聲波潔治是運用超聲波擊碎並震落牙石,通過水霧的衝洗達到清潔的目的。這樣去除牙結石、黃斑和色素,並用磨光糊劑或牙膏拋光牙麵,使牙麵光潔,菌斑不易再堆積,維持牙齦健康。有時洗牙後牙齒發酸、鬆動、牙縫大了,這是因為牙結石附著在牙頸部、牙齒間,形成“保護”,使原有增寬的牙縫、暴露的牙根等都被牙結石所覆蓋,酸、甜、冷、熱刺激不到牙根,一旦牙結石被清除,所有的問題都出現了。此時可以用抗敏感牙膏,洗牙後不適一般在一兩周後漸漸消退。牙齦炎症消退,附著在牙根部的牙周結締組織就會更穩固,牙齒也就再次恢複了牢固。牙科醫師建議洗牙每6~12個月一次,能有效預防牙科疾病。如果掌握了正確的刷牙方法和使用牙線,能有效地預防牙結石的形成,無需經常洗牙;反之,則需要通過洗牙去除牙石,維護牙周組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