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發熱、疼痛不明顯,一般疾病的典型症狀也常不出現。老人患感冒,上呼吸道症狀如鼻塞打嚏不明顯,也不常發熱,往往僅表現乏力、頭暈、軟弱、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狀,或直接出現氣管炎的咳嗽、咳痰。尿路感染也常沒有症狀,有一報告稱65歲以上老人發生無症狀細菌尿可高達20%。老人的尿路感染和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不少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病,但是感染可使原來緩解的慢性病突然發作,如誘發原來的慢性氣管炎、心髒病,也可使原來嚴重疾病如惡性腫瘤等加重或惡化。
有時老人患病後症狀的表現似與原來的疾病關係不大,例如老年人的貧血,並沒有引起注意的頭暈、氣短、蒼白,卻可能出現精神症狀,如無欲、消沉、失眠,甚至有精神錯亂。而一般認為的衰老表現,常可能提示患有某種慢性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可表現為怕冷、便秘、疲倦、皮膚幹燥等。
某些老人疾病甚至出現與典型症狀相反的表現,如老年人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可以沒有食欲亢進,而卻表現厭食。老年人“甲亢”也可以沒有全身症狀,僅有某一係統的症狀,一般以心血管係統的症狀如心動過速、心力衰竭和心絞痛為多見。
在體征方麵,特別要提出老年人在感染時白細胞計數,增多往往不明顯。
2.病程長、恢複慢、並發症多
老人患病一般病程較長,因為發病較隱潛,當症狀明顯時,疾病已發展,因此老人訴說的病程可能不可靠。病程長反映了老人生病的不易恢複。例如老人雖不常發熱,但如果發熱,那麼發熱的持續時間就延長。老人患病後並發症多,如闌尾炎並發症可高達35%。除了因症狀不明顯,診斷不及時外,老人闌尾腔多狹窄或堵塞、黏膜變薄、肌層纖維化、脂肪浸潤、血管硬化,也是造成穿孔的病理條件。心肌梗塞老年患者的並發症亦多,據統計老年心肌梗塞合並休克有60%,心力衰竭為53.3%,心律失常為65%。
老年人因抵抗力降低,局部感染很易發展成全身性感染或出現中毒性休克,亦可轉變為頑固的慢性過程。老人的感染,不論是尿路感染,還是呼吸道、膽道、軟組織感染,都常為混合感染,有醫師報告在一例膽道感染老人中分出6種不同的致病菌。革蘭氏陰性杆菌感染在老人亦多見,某醫院12,438份老人的痰、膿、尿、血、膽汁的細菌培養標本,46.1%為革蘭氏陰性杆菌,其中以大腸杆菌為最多。
老人患病後並發症多,所以死亡率高,例如腹膜炎老人死亡率比中年高10~15倍。老年人不論何種原因引起的高熱,都易發生脫水和電解質紊亂,所以較危險,如持續20天以上高熱不退,大多可招致死亡。
老年人一般常患有多種慢性病,這樣就使症狀表現更為複雜,病程更為遷延,預後也就更差。隨著年齡增加,老人血清中自身抗體出現的陽性率上升,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老人中發病率也較高。
二、老人患病診斷難
老年人由於耳聾、記憶力差,特別是高齡老人還因伴有腦動脈硬化而理解力減退,就診時常不能確切地提出主訴,不能突出主要症狀,以致會掩蓋真正的病狀。例如老人可能關心關節痛,卻會忽略夜間要墊高枕頭才能平臥。還有老人易把一切症狀歸咎於衰老,或者認為某一症狀已存在多年,不須重視。老人自己感受的病狀往往又是一般不適,這可能是老年病缺乏典型症狀或者確實沒什麼感覺。對於老人感受不適而訴說的症狀,必須弄清確切含意,如老人訴說消化不良,可能包括很多意義,從胃口不好、便秘、腹脹、上腹部不適、一直到胸部悶脹。老人生病對於症狀出現的時間常弄不清,而且講不清某一症狀的變化。有時老人發生了新疾病,因被誤作原來的疾病而被忽略。例如老年人後來發生的膽囊炎、胃部腫瘤可被誤為以前的慢性胃炎。一個老人往往同時有很多自覺症狀,因此自己或家人必須善於從中找出主要症狀。差不多每一個老人都會感到自己軀體的不適,甚至有的老人訴說的症狀有五六種之多,女性老人的自覺症狀要比男性老人為多。老人的有些症狀可能由於藥物所產生,也可能與飲食營養有關,這由於老人常有偏食。老人在家庭和社會接觸中精神上的刺激和不快由於心理原因也會產生不少症狀。老年病的症狀多不特殊,因此,老人自己出現的一般不適,都需要加以重視,仔細思考鑒別,及早就醫,以作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