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內景,大都大明殿,春、日、元惠宗、脫脫。
元惠宗正翻閱找一個奏折,脫脫走了進來。
脫脫:陛下,臣關於治理黃河的奏章,陛下批閱了嗎?
元惠宗:朕正在批閱你的這個奏折,脫脫愛卿,這些年黃河不斷泛濫成災,壅塞河道堵塞漕運而且淹沒農田。按理確實該修治。可是有大臣上奏折言,修治河道這樣的大工程需要大量的民工,最少也要十幾萬。他們擔心這些民工聚集起來,萬一有圖謀不軌者煽動反叛朝廷,這人多勢眾鬧騰起來,攪得天下不寧,恐怕比那黃河決口的災害還要大上幾十倍。到那時,局麵就不可收拾了。所以朕拿不定主意,是準你這奏折呢,還是不準。
脫脫:陛下,這些大臣是不顧百姓死活和朝廷的安慰,且純屬庸人自擾。黃河決溢,千裏蒙害,浸城郭,飄室廬,壞禾稼,百姓深受塗炭,沿河人民背井離鄉,賣兒賣女,生活悲慘不堪。而治理黃河,拯救百姓於水火,是一件造福蒼生的好事,朝廷和皇上為了天下蒼生謀利益,百姓感激還來不急呢,大家為什麼要造反?依我看擔心修治黃河會出事,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相反,不治理黃河,水澇洪災不斷,沿河百姓溺於水火,民不聊生,這才容易引發事端呢!
元惠宗:那朕就準你這個奏折。你覺得讓誰去主持這修治黃河的大計比較合適?
脫脫:臣認為工部郎中賈魯可擔當此任。賈魯擔任過行都水監,精於治水之道。且習知河事,其在任行都水監時便極力主張治理河患,提出堵塞決口,同時疏浚下遊河道,挽河回故道的治水方案,可惜方案未被采納,朝廷又將他調離了行都水監之職。臣以為,此人是最合適的治河人選。
元惠宗:我看行,那朕就任命賈魯為工部尚書,總治河防使,進序二品,授以銀章,全權領受治河事務。脫脫愛卿,去擬旨吧!
脫脫:遵旨!
11
外景,夜、春、在一個獨立的農家院子裏,劉福通、韓林兒、石匠、及數名紮著紅頭巾的民工。
韓山童劉福通和數名趙紅頭巾的民工圍繞著一個石頭人,這個是人有一米二高,寬三十公分,鼻子耳朵齊全,但隻有一隻眼睛。石人的背後刻著一行大字: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石匠:教主,這個石人刻好了,完全按照教主的吩咐鑿刻的,教主看行麼?
韓山童:嗯,不錯,劉先生,給他錢,我們抬走這東西。
劉福通:好。(從兜裏取出一些碎銀交到石匠手中,麵向手下的幾個紮著紅頭巾的農民)你們把這個石人用衣服包裹好了抬走!
韓山童:(麵對石匠)這件事不準你和任何人提起,我為宋徽宗八世孫,當為天下主。這天機不可泄露,否則,我會用教規處死你和你全家,知道嗎?
石匠:放心吧,我至死都不會和任何人說的。
12
外景,春、日、黃河中遊河南段,黃河故道灘塗,數十萬民工,劉福通、韓林兒。
在二百八十公裏的黃河故道河灘上,二十萬疏浚黃河古道的民工揮汗如雨地勞作,挖溝的、挑土的,一派繁忙景象。
賈魯和幾個治河官員走在工地上,觀看著這規模浩大的景象。突然在一段河道上,有個工人驚叫起來。
工人甲:大家看,我挖出了一個石頭人。挖溝的工人把那石頭人從土裏拋了出來。
數十個工人停下手中的工作圍上來觀看。
農民乙:哎喲,你看這石頭人怎麼隻有一隻眼。
劉福通:(故作驚訝狀)嘿,這石人身上怎麼還寫著字。韓教主,我們不認識字,你給我們大夥念一念這石人身上寫得是什麼字。
韓山童:(大聲嚷)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劉福通:(煞有介事地重複)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這是什麼意思呢?愛大家快來看,挖出了一個石人,石人身上還有字,大家快來看。
劉福通的喊聲迅速招來了工地上許多民工的圍觀。賈魯和幾個官員也被吸引,走了過去。
劉福通:(不懷好意裝糊塗)賈大人,你看這石人怪不怪,一隻眼睛,身上還有字,你看一看這幾個字寫的是什麼意思?
賈魯:(臉色陰鬱著)你們這裏不是有認識字嗎?還用問我嗎?剛才是誰念這幾個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