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軍兩路大軍一路攻占平壺島。從九州博多灣登陸。
一路攻占一岐島等地。
11
外景,1281年,夏,日,兩支龐大的艦隊,一直從朝鮮半島出發,一支從中國沿海出發,每支艦隊大約有1800隻船艦,向日本海島進發,船艦上麵分別載有八萬名水手和士兵。
12
外景,日本海峽,日,高麗艦隊啟航,駛入博多灣,期待南方的中國夥伴前來支援,再次占領了海峽中的島嶼,在日本島嶼上等待中國艦隊的策應。然而,中國艦船在日本島嶼上遇到了日本人修築的高大的石牆的阻擋,無法登陸,隻能簇擁在船上。被迫呆在海上,又因酷暑襲擊,船上爆發了傳染疾病。士兵們生病,身體虛弱,東倒西歪地躺在船艙裏,很多人變得虛弱不堪。
13
外景,夜晚,海麵船艦上。日本人在夜色的掩護下,駕著小艇去偷襲敵人的大船,元軍立即陷入恐慌和混亂之中。
不能登陸,又不斷受到夜襲的騷擾的船艦退至鷹島,整個艦隊一片混亂,疾病流行。元軍再次駛向日本海。
元朝的船隊在登陸過程中,天空突然英雲密布,狂風大作,平壺島西南海域突然遭遇強台風襲擊,巨浪就淹沒了數百艘船舶。範文虎等將領慌亂指揮船隊撤退,在撤退過程中有的戰船折裂傾覆,有的碰撞毀壞,有的觸礁沉沒,被海水淹沒的士兵成千上萬,陸上殘存的部隊全部被日軍消滅。
畫外音:據一些史料記載,這此海上遠征,元軍水軍全軍覆沒,隻有三人幸免於難,逃回了大都。
三千五百艘戰艦,十多萬水兵投入戰鬥,可謂一場規模浩大的海戰。然而,這場規模空前的海戰卻以忽必烈三千多艘戰艦,十萬人組成的海軍之師全軍覆沒葬身大海而告終!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元朝海軍的空前絕後的大劫難並最終拯救了當時軍事防務力量不堪一擊了日本呢?7個世紀來,日本人堅信是“神風”從蒙古艦隊手中拯救了日本。在天皇被神化的末期,“神風”傳說甚至演變成為了凝聚日本國民信心的救命稻草。然而,現代的一些氣象專家在分析了近年來影響當地的台風之後認為,台風頻繁光顧日本的時候一般是8-10月,如果在這個時候被困在海上無法登陸,蒙古艦隊確實很有可能遭到台風的襲擊;由此來看,1274年與1281年,那兩場讓元朝龐大的海軍在瞬間灰飛煙滅的從而拯救了整個日本的所謂“神風”,實際上是兩場台風,尤其是1281年元朝海軍大劫難的神風,很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台風之一:超級台風。此外,這支倉促間組成的3500艘軍艦組成的龐大艦隊不過是一支由大量或偽劣或不合格或由簡單維修的退役船艦的拚湊而成的一個船隊。忽必烈不了解氣象是元軍兩次遠征日本失敗的主要原因,台風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在當時,台風掀起的狂濤駭浪可以吹翻任何船隻。我國北部沿海和日本沿海的台風多數發生在每年的5至12月,而7至9月是台風多發季節。忽必烈對此毫不知情,第一次選擇11月遠征日本,第二次選在7月底渡海作戰,結果兩次都不幸遇上了台風,從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其次,據史料記載中福建省中書丞相的報告,二年製造出了五十隻軍艦,官員尚且叫苦,可見短時間內組成一支3500艘組成的海軍艦隊實在是白日做夢。然而,忽必烈複仇心切,心急火燎到喪失理智的強烈複仇願望讓他發出一道接著一道的催促加快造船組建艦隊的詔令。在忽必烈的再三催促下,船塢裏的材料在匆忙中準備、嚴格的工序被精簡;範文虎四處召集張世傑的舊部從軍,並“簡閱舊戰船以充用”,終於拚湊出了一支龐大的艦隊。但這些艦船絕大多數都是沒有龍骨、無法抵抗海上風浪,與其說是一支海軍艦隊不如說成這隻是一支龐大的內陸河運輸船隊。
切換鏡頭,報告團講台。
主持人:本集結束,請看下集《元世祖忽必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