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外景四、呂文煥指揮襄陽守軍向城外包圍襄陽的蒙古軍進攻,雙方在城外展開廝殺、士兵打鬥、廝殺、蒙古騎兵衝鋒、砍殺宋軍士兵,宋軍傷忙慘重,大敗,退回襄樊城。
12
外景五、1269年、春、樊城外圍、張世傑、宋軍、蒙軍、阿術、劉整。
宋朝將領張世傑率軍與包圍樊城的蒙軍作戰,阿術、劉整親自指揮士兵與宋軍援救樊城的宋軍在樊城附近作戰,殺聲震天,屍橫遍地,宋軍大敗,潰逃。
13
外景六,夏,七月,長江虎尾洲。日、沿江製置使夏貴率軍乘戰艦百餘艘,沿江而下,救援襄陽,遭到蒙古水軍伏擊,兵敗虎尾洲,損失2000餘人,戰艦50艘。
14
外景七、1270年、春,呂文煥、宋軍。張弘範、李庭。
呂文煥率守軍攻打萬山堡,蒙軍詐敗,張弘範與李庭帶領蒙軍倉皇逃跑,宋軍將領呂文煥趁勢帶領騎兵追殺,蒙古軍逃到一片開闊的原野上,緊隨在騎兵後麵宋軍緊隨其後,累得個個上氣不接下氣,與呂文煥的騎兵拉開了很遠的距離,跑在前麵的宋軍騎兵顯得勢力孤單。這時跑在隊伍前麵的蒙古軍將領張弘範和李庭突然勒住馬韁,轉身麵對蒙古軍士兵。
張弘範:(麵帶微笑對李庭)反擊的時機成熟,兄弟們,鬥狗的把戲該收場了。
李庭:(臉上露出笑意,點點頭,旋即拔出戰刀高喊)弟兄們,反擊開始。
(大批的蒙古軍騎兵突然調轉馬頭,開始反擊,衝向迎麵而來的宋軍騎兵,刀戈相見,你來我往,金戈聲聲撞擊,人喊馬嘶,響成一片,宋軍騎兵很快就被蒙軍消滅,隻有幾十騎士保護著呂文煥轉頭逃跑,蒙軍與宋軍步兵遭遇,騎兵亂砍亂殺,宋軍潰不成軍,死傷慘重。)
15
外景八,襄陽城外圍,日,蒙古軍、劉整、阿術。
蒙古大軍將襄陽圍住,首次使用從西域引進的回回炮。阿術命人在襄陽城外圍架起了幾十門回回炮,士兵從炮筒前添彈藥,士兵手持火把站在火炮身後有火藥引線的地方。
阿術:點火!
(士兵點燃了回回炮引火線,火藥引線冒著濃煙,不一會兒,幾十門大炮轟鳴炮火射向襄陽城,隨著驚天動地的幾十聲巨響,襄陽城強被轟開了很大的口子。炮兵繼續裝彈藥,舉火把點燃引線,引線嗤嗤燃燒,巨響,轟炸,襄陽城牆變得千瘡百孔,破爛不堪,完全失去了防禦能力,宋軍被突如其來的巨大炮轟炸懵了,除了死傷就是臥在地下不敢起來。)
劉整:大帥,可以衝鋒了。
阿術:好,發起衝鋒,拿下襄陽!(躍馬拔出馬刀)
(劉整和阿術一起上馬,蒙古騎兵和大隊步兵呐喊著向襄陽城衝殺過去。)
畫外音:1272年春,元軍對樊城發動總攻,襄樊之戰正式開始。
襄樊之戰是元朝統治者消滅南宋統一中國的一次重要戰役,是中國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關鍵一戰。忽必烈根據劉整的建議命以阿術為主帥,劉整為副帥的蒙古軍在襄樊東南鹿門堡和東北白河城修築堡壘,切斷了援襄宋軍之路。1270年,史天澤又在襄樊西部的萬山包百丈山築長圍,又在南麵的峴山、虎頭山築城,連接諸堡,完全切斷了襄陽與西北、東南的聯係,使襄樊成為一座孤城。這一時期元軍在襄樊外圍修築10餘處城堡,建立起長期圍困襄樊的據點,完成了對襄樊的戰略包圍。其次,建立水軍,尋求製服南宋的戰術優勢。與此同時,忽必烈又於1271年,從四川增兵,加大了對襄樊兩城的圍困。到1272年,襄樊已被圍五年,糧食已幾近耗盡,同年,南宋大將李庭芝派張貴、張順率三千士兵,攜帶城內急需物資,成功突破元兵的包圍,衝進了襄陽,這是五年內第一支進入襄陽的宋軍援兵此後,襄陽宋軍與外圍的宋軍取得聯係,雙方約好共同夾擊元軍,然而就在此時一個曾受到張貴責罰鞭打的一個親兵逃離宋軍張貴部,向元兵投降,出賣了這條計劃,也因此襄陽宋軍遭到元軍埋伏,損失慘重,再也無力反攻。1273年,元軍終於攻破了樊城,守將範天順,牛富自殺與城共存亡,襄陽已孤立無援,守將呂文煥向元朝投降,曆時6年的襄樊爭奪戰以襄樊失陷而告終,至此,南宋的長江天險守衛門戶被徹底打開,這正如當時劉整所預言“無襄則無淮,無淮則江南唾手可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