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集:元世祖忽必烈(七)(2 / 2)

阿合馬:是啊,大汗要三思,這個漢人不會是搞鬼名堂,想通過詐降欺騙我們,到我們一個措手不及吧?

忽必烈:(把目光轉向劉秉忠)子聰,你來解釋一下大家的疑惑並說說你的看法。

劉秉忠:各位,我以為劉整投降我朝這件事這不僅沒有什麼可驚訝的,相反到是我朝四海統一、天下歸心的吉祥征兆。那宋朝趙氏皇朝從趙匡胤開國以來到現在,曆代皇族子孫就有重文輕武且不斷猜忌、不信任、防範、迫害有才能的武將文臣的傳統習慣。也難怪,因為宋太祖的皇位就是利用掌握後周兵權的機會實施兵變搶到的,為了防範屬下效仿他本人,所以猜忌、防範有能耐的武將便成了趙氏皇族的傳家法寶。另外趙氏皇朝還有迫害忠勇愛國之士的習慣。北宋嶽武穆因功高抗金而遭猜忌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害在風波亭,受牽連一起被殺害的的有手下大將張憲、嶽雲。到了南宋,那主張抗金的名相宗澤、韓世忠、李綱、餘玠、王堅、辛棄疾、陸遊等等,統統在不被信任、被重用之列,個個都是抑鬱而終。趙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進取,從北宋末年,領土就不斷丟失淪陷,而從來不思收複,還對主戰、主張收複失地的將士和文臣采取了打壓態勢,以致後來把北方的大片領土和徽、欽二宗兩個皇帝丟給了女真政權任意處置,那新皇帝趙構自個逃到了臨安割裂河山稱帝獨享快活,卻置百姓於水火不顧。而趙構的子孫們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一百多年裏,趙氏皇朝民心盡失,國運敗績,可是就在這種國難當頭的時候,這個朝廷的文臣還以“打算法”的名義對挪用稅收加強軍備的將領進行迫害,簡直就是自毀長城。尤其是強臣賈似道擅國柄,每優禮文士,而獨輕武官。致使眾武等積久不平,心離體解,所以望風送款也!劉整眼看不僅這個王朝無藥可救且自身性命難保,在這種時候他主動選擇投降我大蒙古這條路並不為奇,相反乃人之常情,乃深明大義之舉也!劉整的主動投降,是我佛對我大蒙古的眷顧,是天意!古人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大蒙古一統天下的時日到了,劉黑馬是個有膽識有見地的人,我讚同大汗對降將劉整委以重任!

史天澤:子聰之言極是,我也讚同大汗對劉整的任命。

張柔:大汗,這個賈似道的‘打算法’有點像幾年前的阿藍答兒以‘鉤考’為名對大汗和我們的迫害。

忽必烈:嗯,有點相似。不過這個賈似道,我喜歡。哈哈,他就像是我的賢外助和內應一般,總是在關鍵時刻幫我的忙。

劉秉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汗順應天意,澄清四海,一統寰宇,天人感應,自然會得到各方麵的幫助。

忽必烈:好,子聰說話總是那麼得體!(笑眯眯站了起來轉向身旁的耶律鑄)耶律鑄丞相,你就按朕的意思起草擬旨把,朕任命劉整為夔路行省中書兼安撫使,授金虎符,獎白銀十萬兩,然後火速派人把任命書和銀票金虎符送往四川,不得有半刻遲誤。

耶律鑄:遵旨!

畫外音:劉整的舉瀘州之眾叛降,震撼了整個南宋,並給予偏安一隅,自我陶醉與歌舞升平和酒色,眼看亡國隔江猶唱後庭花的南宋統治者以沉重的打擊。宋理宗聽說後勃然大怒,命俞興討伐劉整,結果卻被劉整打敗。劉整投降蒙古,給予南宋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劉整在投降蒙古後,不但向忽必烈提出了先取襄陽的戰略構想,還為蒙古組建了一支強大的水軍,使南宋的水軍優勢蕩然無存。也因此,有些史學家認為,宋元後期戰爭的關鍵決策人物並非丞相伯顏,而是降將劉整。是劉整堅定和鼓舞了元朝最高統治者忽必烈統一中國,南下滅宋的信心,同時也讓忽必烈作出了重大的戰略調整,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劉整的叛降蒙古的舉措敲響了偏安江南,維持了一百四十多年的南宋王朝的喪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