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集:確立汗位繼承人(三)(1 / 1)

主講人:我認為非常不正確,但持你這種觀點的人不少。這一觀點我不認同。不認同的理由,其一,從漢唐時期,漠北草原歸入了中國的版圖,我們看一下唐代的六大都護府之一的燕然都護府(後改名為安北都護府、鎮北都護府)治所在今內蒙古烏拉特中旗西南烏加河北岸東北四十裏。轄境相當於今內蒙古烏加河以北、蒙古人民共和國全部、俄羅斯額爾齊斯河、葉尼塞河上遊和安加拉河、貝加爾湖周圍地區。公元663年,都護府移於漠北回紇本部,治所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哈爾和林西北。改名瀚海都護府,公元669年改為安北都護府,此外,唐代的室韋都督府,所管轄的範圍,包括今石勒喀河、鄂嫩河、黑龍江上遊、嫩江流域,北至外興安嶺一帶。由此可見,成吉思汗發祥、發展的這一地區在唐代就是我國的領土,把本國版圖內的戰亂與爭紛說成是外民族的侵略,顯然是不正確的。此外,蒙古無論是作為一個民族還是一個國家,在成吉思汗以前是不存在的。隻是在蒙古高原上生活的一些原始部落,這些部落是北魏室韋人的後裔。蒙兀室韋約在10世紀初由額爾古納河以東向西遷移,最後到達斡難河(今鄂嫩河)發源地不兒罕山(今大肯特山),唐代蒙古高原動蕩的局勢把室韋人卷進同鄰人的戰爭紛亂之中﹐刺激了他們的社會發展。進入8世紀之後﹐稱為“三十姓達怛”的呼倫貝爾高原韋人﹐在反抗突厥汗廷統治的鬥爭中發展成一股強大的力量。一些室韋人逐漸向西向南移動﹐他們在文獻中又被稱為達怛。這些部落參與蒙古高原和唐朝北邊的政治軍事糾紛﹐迅速發生階級分化。室韋各部不斷向唐朝朝貢﹐接受唐朝所授都督﹑大都督等官號﹐出現了部落顯貴。經過二三百年的發展,到金末發展為擁有16個部落的蒙古族。而成吉思汗通過戰爭把這些部落統一起來並建立了大蒙古國,而這個所謂的大蒙古國的各個部落在這之前臣屬於我國北方的割據政權之一金王朝。這一曆史也表明了成吉思汗和蒙古族是中華民族無可辯駁的組成部分,而把成吉思汗看做是外民族的人,顯然除了無知者便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或者別有用心的民族分裂者。無知者不懂曆史有情可原,狹隘的民族主義者則是心胸狹窄和無知的複合體,他們把漢民族與中華民族及中國的概念混為一談。在這些人看來中國是漢族人的中國而非五十六個民族的中國。這些人甚至不知道漢族的來由和自己的祖先為何人,更沒有通過DNA基因血統鑒定,卻敢理直氣壯地宣稱自己為漢人,殊不知中國各民族通過五千年的融合、通婚,漢族隻是個理論概念,純粹的漢人在血統意義上並不存在!而這些人的所謂愛國主義的是偽愛國主義真害國主義。至於極端的民族分裂者,叫囂“蒙獨”,那更是是一夥徹頭徹尾的禍國殃民分裂中國的惡賊!

觀眾丙:耶律楚材也是政治家,您認為他也沒有人格嗎?

主講人:不,我認為耶律楚材不屬於職業政治家。他隻是一個懷揣濟世救人抱負和悲天憫人情懷的儒生。耶律楚材的人格是偉大的。我以為,他對中華民族的貢獻遠遠高出成吉思汗,我崇敬耶律楚材。

觀眾丁:成吉思汗在西征花剌子模國以及西征歐洲各國的時候對抵抗者采取了屠城,尤其是對導致他的女婿和孫子戰死的那兩座城市的居民,采取了斬盡殺絕的屠城政策,您怎樣看待這件事?

主講人:對這種滅絕人性的暴行十分憤怒,鄙視。關於成吉思汗的解讀到此結束,請注意觀看下集《窩闊台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