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集:確立汗位繼承人(一)(3 / 3)

畫外音:

1219年成吉思汗親自率十五萬蒙古大軍征伐中亞大國花刺子模。他的四個兒子,一個女婿還有義弟失乞忽圖忽、大將速不台、哲別等隨成吉思汗西征,用三年的時間徹底打垮了花剌子模國,國王算端在逃亡中因驚恐過度而病逝。1221年花刺子模國亡。巴刺率軍追擊花剌子模國國王太子劄蘭丁,進入北印度。

1222年哲別、速不台征服阿哲兒拜占、穀兒隻(格魯吉亞),越太(高加索),敗阿蘭、欽察聯軍。

1223年蒙古軍在迦勒加河敗羅斯、欽察聯軍。

1225年成吉思汗回師土拉河。

1226年成吉思汗進兵西夏,圍攻中興府。

花剌子模國滅亡後成吉思汗的長子術赤隨即與速不台、哲別等將領留在西域建立了欽察汗國並且以有病為名拒絕執行成吉思汗的軍事調遣。為此,在察合台的挑唆下,成吉思汗一度懷疑自己的術赤有叛逆之心,準備派二子察合台調動軍隊討伐術赤,就在這時傳來了術赤病逝的消息。成吉思汗十分悲痛,嚴厲地譴責了察合台。討伐行動也就此作罷。

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伐西夏的戰爭期間病重,在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的阿爾寨養病,在西夏都城中興府(銀川)即將被蒙軍攻破的時刻,成吉思汗病危。彌留之際,成吉思汗仍不忘對金國的戰事,向他的兒子們秘授了攻取開封的戰略,這便是他的第二份遺囑:

金朝的精兵在潼關(潼關是河南陝西一側的門戶),南據險山,北限黃河,難以遽破。從此進兵,勢難取勝。應假道於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可由宋道下兵河南南部,由河南南部直取大梁--開封。屆時金急,必然征調屯集於潼關之精兵。然以數萬之眾,千裏赴援,為時已晚。即使那些潼關的援兵趕到,必定人馬疲憊,而不能戰。如此,則破開封,就顯得十分容易了。

這就是成吉思汗彌留之際,在病床上向他的兒子和將領們口授的最後的一份作戰計劃。成吉思汗不愧是位偉大的戰略家,這簡短的遺囑,既有對當時蒙、金、宋各方麵形勢的精辟分析,又蘊含著成吉思汗豐富的戰略戰術經驗,體現著成吉思汗一貫的統一戰線謀略,它是中外戰爭史上著名的成功謀略,是成吉思汗軍事理論的集中體現。

接著,成吉思汗又提出了他的第三條遺囑:“我不願死在家裏,我要為名聲和榮譽走出去。我要像雄鷹翱翔於天宇!”

他又對兒子和將領們說道:“我死後,你們不要為我發喪、舉哀,好叫敵人不知我已死去。”

成吉思汗在生命的彌留之際又向他的部下重申了他那條禁止殺掠的命令:“我自去冬五星聚會時,已決定禁止殺掠……”

我們把這理解為成吉思汗晚年的懺悔。經過長春真人、耶律阿海、耶律楚材的勸導,他終於認識到單靠武力,靠屠殺的政策,是征服不了人心的。幾天後,成吉思汗病逝。成吉思汗病逝後,由他的幼子托雷監國,直到1229年,在蒙古舉行庫裏台大會,在耶律楚材的斡旋下,經過四十一天艱難協商,推舉成吉思汗三子窩闊台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