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俞(背俞穴)位於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功用:清瀉肝膽,養血明目,疏肝利膽。主治:黃疸、膽囊炎、慢性胃炎、胃擴張、胃痙攣、支氣管炎、肋間神經痛、胸背部痙攣、夜盲症、小兒抽搐、胸脅脹痛、吐血、癔症、癲癎、眩暈、肝炎、乳汁不足、脊背酸痛、青盲、目赤腫痛、視網膜出血、視神經萎縮、目視不明、肝硬化、神經衰弱、月經不調、紫癜、痤瘡、黃褐斑、脫發等。灸法: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5分鍾。
膽俞(背俞穴)位於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功用:清瀉肝膽,理氣解鬱。主治:胸脅脹痛、黃疸、口苦、舌幹、胃脘痛、嘔吐、肝炎、膽囊炎、腋窩腺炎、胸膜炎、噎膈、咽喉炎、感冒、惡寒汗不出、肺結核、脅痛、飲食不下、潮熱、腋下腫、高血壓、急性腹痛、膽絞痛、膽道蛔蟲症等。灸法: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5分鍾。
脾俞(背俞穴)位於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功用:健脾利濕,益氣統血。主治:消化不良、胃痙攣、急慢性腸炎、痢疾、嘔吐、喘息、黃疸、小兒夜盲症、食管狹窄、水腫、胃擴張、慢性胃腸炎、肝炎、胃炎、腹脹、腸鳴、崩漏、出血性疾病、背痛、脅痛、完穀不化、脾胃虛弱、麵黃身腫、消瘦、肌肉鬆弛、皮膚幹燥、便血、小兒慢驚風、胃潰瘍、胃下垂、貧血、肝脾大、呃逆、白細胞減少症、糖尿病、蕁麻疹、子宮脫垂等。灸法: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5分鍾。
胃俞(背俞穴)位於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功用:滋養胃陰,健脾助運。主治:胃炎(嘔吐)、胃痙攣、胃擴張、胃下垂、胃癌、消化不良、腸炎、胃脘痛、腹脹、腸鳴、不思食、虛煩、幹嘔、疳積、營養不良、小兒夜盲、吐乳、渴思冷飲、腰背酸痛、反胃、胸脅痛、消瘦、噎膈、泄痢、完穀不化、納少、口臭、消化性潰瘍、胰腺炎、消化不良、肝炎、肥胖症等。灸法: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5分鍾。
三焦俞(背俞穴)位於第1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功用:溫陽化氣,通便健脾。主治:胃痙攣、食欲缺乏、消化不良、嘔吐、腸炎、腸鳴、腎炎、腰痛、神經衰弱、腹脹、瀉痢、腰背酸痛、小便不利、遺尿、癃閉、臌脹、黃疸、胃炎、腹水、發際瘡、酒渣鼻等。灸法:艾炷灸5~7壯,艾條灸10~15分鍾。
腎俞(背俞穴)位於第2腰椎棘突下(命門)旁開1.5寸處。功用:益腎固精,清熱利濕。主治:腎炎、膀胱麻痹及痙攣、腰痛、糖尿病、精液缺乏、月經不調、帶下、遺精、早泄、陽痿、遺尿、尿血、尿閉、水腫、耳鳴、頭暈、目眩、神經衰弱、盆腔炎、腰背酸痛、視網膜出血、視神經萎縮、下肢麻痹、小便頻數、耳聾、小便不利、喘咳少氣、虛喘、小便渾濁、白帶多、蛋白尿、腎下垂、尿路感染、貧血、高血壓、衰老、脫發、皺紋多、頭發早白、麵黯、小兒麻痹後遺症、老年性瘙癢症、銀屑病、白癜風等。灸法:艾炷灸5~10壯,艾條灸10~20分鍾。
氣海俞位於第3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功用:培補元氣。主治:下焦虛寒、腰酸腿軟、陽痿、遺精、腹脹、便秘、崩漏、帶下、痛經、痔瘡、腰背酸痛、下肢癱瘓等。灸法:艾炷灸3~7壯,艾條灸10~15分鍾。
大腸俞(背俞穴)位於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功用:通調大腸,理氣化滯。主治:腹痛、泄瀉、腸鳴、痢疾、習慣性便秘、闌尾炎、淋病、遺尿、腎炎、腳氣、脊柱肌肉痙攣、腰背酸痛、坐骨神經痛、腰腿痛、腰肌勞損、痔瘡、消化不良、下肢不利或痿軟、腸梗阻、骶骼關節炎、痛經、丹毒、臁瘡、濕疹、蕁麻疹、瘙癢症等。灸法:艾炷灸5~10壯,艾條灸10~20分鍾。
關元俞位於第5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功用:溫腎壯陽。主治:腹痛、泄瀉、遺精、遺尿、尿閉、腰腿痛、坐骨神經痛、赤白帶下、卯巢炎、月經不調、盆腔炎、腰痛、膀胱麻痹、夜尿、糖尿病、下肢麻痹、陽痿等。灸法:艾炷灸3~7壯,艾條灸10~15分鍾。
小腸俞(腧穴)位於第1骶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功用:清利濕熱。主治:小腹脹痛、小便淋漓、尿閉、遺尿、遺精、糖尿病、痢疾、赤白帶下、盆腔炎、便秘、痔瘡、腰痛、子宮內膜炎、腸炎、尿血、疝氣、骶骼關節炎等。灸法:艾炷灸5~7壯,艾條灸10~15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