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發、白發、記憶力下降、骨骼病變,一旦出現上述四項中的任何一項或者多項的,都說明腎有問題,也就是該補腎了。脫發要補腎很多人都能理解。但是,骨骼病變和記憶力下降,跟腎也有關係嗎?下麵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腎虛”一詞對我們並不陌生。說到“腎虛”,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早上起來發現自己的枕巾上多了幾根頭發,有時覺得腰酸背痛等。既然“腎虛”,就要“補腎”。我們也經常看到、聽到很多關於“補腎”的廣告和宣傳,對“補腎”一詞也不陌生。通常,說到“補腎”這個話題,大家就覺得好像人人都“腎虛”。那麼,究竟什麼是“腎虛”,又該如何“補腎”?下麵將為大家一一講述。
腎虛
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腎主命門。命門,簡單地說就是生命之門、生命的根本。腎主命門也就是說,人身體健康與否、長壽與否,最關鍵的就是腎髒好不好。中醫常說:“腎藏精。”精是營養物質。精者身之本也,精是生命的根本、健康的根本。腎藏精,就是全身的精氣儲藏於腎。由此可見,腎對我們身體有很重要的意義。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腎就會慢慢衰弱,腎虛就更明顯了。在人一生當中,大部分時間腎都是虛的。可能有人就會問,小的時候也腎虛嗎?
按《黃帝內經》的說法,到二八(十六歲),這一年齡段不叫虛,叫腎氣不足,也就是還沒有發育成熟。就像蘋果一樣,它雖然結了果,但是果實是青的,並不成熟。因此,嚴格地說,因為此時正處於發育階段,不叫虛,而叫不足。真正的腎氣初盛,是從十六歲開始,到四八(三十二歲),共十六年。
我們現在已經講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腎氣不足十六年;第二個階段,腎氣初盛,也是十六年。根據《黃帝內經》所講:“年四十陰氣自半”。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到四十,陰精陽氣就自然減半了,這個時候的腎氣就衰弱了。可以想象一下,一個身體正常的人,腎氣從四十歲開始就衰弱了,如果活到八十歲,有四十年腎都是虛的。
然而,未老先衰、須發早白、腰膝酸軟、記憶力減退、產生骨質退行性病變等,這些不一定都發生在四十歲之後,有的人四十歲之前就有了。《黃帝內經》認為,女子六七(四十二歲),頭發就開始白了。一般情況下,女士在四十歲左右出現一點白頭發是屬於正常的。但是,如果不到四十歲出現白發,就是未老先衰,也就是腎虛了。男子六八(四十八歲)鬢發斑白是正常的。也有例外,如少白頭。造成少白頭的原因有三種:一是遺傳因素,這個因素很重要,它和腎也有關;二是血熱;三是精神緊張、壓力過大。
以上這些情況,都可以喝補腎烏發茶進行調養。
養生小貼士:專家告訴我們,腎關乎人體的健康長壽,人體的大部分時間都處於腎虛狀態。不到四十歲就出現須發變白、腰膝酸軟、記憶力減退、骨質退行性病變,這就意味著腎虛了。須發斑白、未老先衰,都是腎虛惹的禍。一杯小藥茶就能輕鬆緩解困擾,接下來專家教您在家製作美味的補腎烏發茶。
補腎烏發茶
配方:製何首烏15克,黃精15克。
做法:將這兩味中藥焙幹,打成細末,用紗布包裹起來,用開水衝泡10分鍾。也可適量加入茶葉調味(春天可以加綠茶,冬天可以加紅茶,愛喝花茶的朋友也可以加花茶),少白頭的朋友可以酌情加入生地黃15克。
功效:具有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抗衰老和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
溫馨提示:何首烏又叫赤首烏,有製首烏和生首烏兩種。製首烏是用黑豆汁拌勻後蒸至內外均呈棕褐色,曬至半幹切片、幹燥所得。黑豆本身就入腎、補腎。使用黑豆汁蒸製的製首烏可以補精血、益肝腎、抗衰老、壯筋骨。生首烏顏色發紅,紅顏色入血、補血。生首烏補的作用比製首烏稍差。但是,生首烏可以潤腸通便,而且還可以解毒,適用於肥胖病病人和大便秘結的病人。如果沒有肥胖和大便秘結的情況,需要補的作用大一點,就不要用生首烏,而要用製首烏。黃精這種藥很普通,它和何首烏有異曲同工之妙。製首烏是黑色的,黃精和製首烏一樣,也是黑色的。黑顏色入腎,補肝腎、烏須發。這兩味中藥都平補肝腎,可益精血、烏須發、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兩者相輔相成,放在一起使用,功效倍增。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這兩者配伍--珠聯璧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