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用服法】薏苡仁150克,薄荷15克,荊芥15克,蔥白15克,豆豉50克。將薄荷、荊芥、蔥白、豆豉加清水1500毫升,燒沸後文火煎10分鍾,濾取原汁盛於碗內,倒去藥渣,將鍋洗淨,再將薏苡仁洗淨後倒入鍋內,注入藥汁,置火上煮至薏苡仁開裂酥爛即可食用。
【藥食功效】除風濕,通經絡。
(四十九)中藥飲食第49方
【調養食方】烏頭粥
【製用服法】生川烏頭3克,粳米30克,薑汁約10滴,蜂蜜適量。烏頭搗碎,碾為極細粉末。先煮粳米粥,煮沸後加入川烏末,改用文火慢煮,待熟後加入生薑汁及蜂蜜攪勻,再煮一二沸即可食用。
【藥食功效】散寒除濕,溫經止痛。
(五十)中藥飲食第50方
【調養食方】皂角粳米粥
【製用服法】皂角刺20克,先煎20分鍾,棄渣,放粳米50克,煮成稀粥,即可作點心常服。
【藥食功效】清利下焦,瀉熱解毒。
(五十一)中藥飲食第51方
【調養食方】鮮莧蛋清汁
【製用服法】鮮馬齒莧洗淨搗爛,濾汁60毫升,生雞蛋2枚去蛋黃,蛋清和汁攪勻,每天開水衝服。
【藥食功效】滋陰補腎,清熱祛毒。
(五十二)中藥飲食第52方
【調養食方】桂漿粥
【製用服法】肉桂2~3克,粳米50~100克,紅糖適量。將肉桂煎取濃汁去渣,再用粳米煮粥,待粥煮沸後,調入桂汁及紅糖,同煮為粥,或用肉桂末1~2克調入粥內同煮服食。
【藥食功效】散寒濕,通經絡。
(五十三)中藥飲食第53方
【調養食方】胡桃栗子泥
【製用服法】取胡桃仁30~50克,栗子30~50克,白糖適量。先將栗子炒熟去皮,再與胡桃仁同搗如泥,加入白糖拌勻即可,不拘時服。
【藥食功效】補腎益虛。
(五十四)中藥飲食第54方
【調養食方】栗子糕
【製用服法】生板栗500克,白糖250克。將栗子加水煮熟,剝去皮,再蒸半小時,加入白糖,研成泥。把栗泥壓成餅狀即成,隨意服食。
【藥食功效】補腎健脾。
(五十五)中藥飲食第55方
【調養食方】鮮蝦黃酒
【製用服法】鮮河蝦500克,黃酒500克。將河蝦洗淨後浸於黃酒15分鍾,撈起,放於水中燉服,分次食用,黃酒與河蝦可同食。
【藥食功效】溫腎壯陽,舒筋止痛。
(五十六)中藥飲食第56方
【調養食方】壯陽藥酒
【製用服法】淫羊藿60克,沙苑子30克,鹿茸1.5克,燒酒500毫升,食鹽適量同浸7~15天後服用。每晚1次,每次喝2盅,約20毫升。
【藥食功效】溫腎壯陽。
(五十七)中藥飲食第57方
【調養食方】桂圓酒
【製用服法】取桂圓肉200克放入細口瓶內,倒入60°白酒400毫升,封閉瓶口,15天後可飲用。每天2次,每次10~20毫升。
【藥食功效】溫腎陽,通血脈。
(五十八)中藥飲食第58方
【調養食方】杜仲酒
【製用服法】杜仲30克,白酒500毫升。將杜仲入酒中泡7天後服。每次服10~20毫升,每天3次。
【藥食功效】補肝腎,通經絡。
(五十九)中藥飲食第59方
【調養食方】淫羊藿血藤酒
【製用服法】淫羊藿30克,巴戟天30克,雞血藤30克,白酒1000毫升,冰片60克。上藥與白酒、冰片共泡7天後服。每次服10~20毫升,每天2次。
【藥食功效】祛風通絡,補腎壯陽。
(六十)中藥飲食第60方
【調養食方】龜齡集酒
【製用服法】鹿茸10克,人參10克,熟地15克,甲片10克,生地15克,石燕10克,地骨皮15克,枸杞子15克,急性子10克,薄荷10克,冰糖50克,蜻蜓5隻,蠶蛾5個,雀腦3個,海狗腎1具,驢腎1具,黃狗腎1具,大曲酒1000毫升。上藥一起泡製而成。口服,每次量不超過50毫升,佐膳更宜。
【藥食功效】補氣養血,填精益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