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立冬 冬天養藏,藏陽氣尤貴養腎氣(1 / 3)

黃帝內經立冬養生經

立冬時節,北方會因刮風而出現降溫,南方也會有陰雨天氣,但氣候整體仍屬偏暖。地球與太陽之間的位置關係決定了人的陽氣到了藏的季節,可氣候溫而不藏,會使得陽氣受到損傷。在此期間可適當補氣。

立冬是個大節氣,標誌著天地間生物的陽氣到了藏的階段,人的飲食、起居乃至行為方式,都應考慮“藏”的因素,這樣才能進入人與自然和諧的狀態。

冬季是飲食進補的最好季節,民間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諺語。飲食偏溫補,以不上火為宜。在飲食調養上,要加強營養,增加熱量。根據“秋冬養陰”“冬季養腎”的原則,冬季可適量多吃點成味食品,如海帶、紫菜和海蜇等。此外,~還應多吃溫熱護陽之品以抵禦寒冷,如羊肉等。初冬時節是心血管病的高發期,這個時候要多吃清潤甘酸的食物,不宜多吃麻辣類的火鍋。比如飲食中適當多吃些醋,能起到軟化血管、預防心血管病發生的作用。

冬季的起居作息要注意不可擾動陽氣,應當早睡晚起,保證足夠的睡眠。睡覺可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身體,遲起能養人體陰氣。冬季鍛煉不可少,適量的運動可增強身體抵抗力。立冬後,中老年人應盡量減少外出晨練,且不宜晚上鍛煉;在育陽光的天氣裏,可外出或隔窗曬太陽,以吸收陽氣。

立冬氣候

萬物開始潛藏,氣溫還不太低

萬物開始潛藏立冬作為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2250時開始。立冬這一節氣到來,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進入冬眠狀態。

氣溫還不太低雖然此時節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量越來越少,但由於此時地表夏秋儲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剩餘,所以一般還不太冷。晴朗無風之時,常有溫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十分宜人。但是,這時北方冷空氣已具有較強的勢力,常頻頻南侵,有時形成大風、降溫並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氣。

人體反應

身體變僵硬,代謝減慢

身體僵硬難舒展立冬之後,氣候逐漸寒冷,人體各器官係統的保護性也逐漸減弱,肌肉、肌腱、韌帶的彈力和伸展性都有所降低,同時由於空氣中的濕度較小,易使人身體發僵,不易舒展。

代謝減慢人體新陳代謝處於相對緩慢的水平,冬季的低氣溫環境容易誘發冠心病、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關節炎的發作。

養生原則

驅寒護陽,補腎為先

潛藏陽氣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之習俗。因為冬天是天寒地坼,萬木凋零,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隨著自然界的轉化而潛藏於內。因此,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乏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在精神調養上力求其靜,控製情誌活動,保持精神情緒的安寧,含而不露,避免煩擾,使體內陽氣得以潛藏。

驅寒就溫入冬以後氣候寒冷,宜驅寒就溫,衣著應以溫暖舒適、利於適氣為原則,保暖的衣服有如養生之妙藥,但也不可穿太厚。冬季進補僅適於陽虛或有寒邪、濕邪等人群,不適宜陰虛火旺及實熱證人群。若出現大熱、大渴、便秘、心煩等實熱症狀,或患有急性疾病,應暫停進補。

立冬後補腎為先立冬後天氣漸漸專寒,“寒為陰邪,易傷陽氣”。由於人身陽氣根源於腎,所以寒邪最易中傷腎陽。可見,數九寒冬若欲禦寒,首當養腎。腎陰虛者,應選用海參、枸杞子、甲魚、銀耳等進行滋補,也可服知柏地黃口服液。腎陽虛者,應多吃羊肉、鹿茸、補骨脂、肉蓯蓉、肉桂、益智仁等,也可用腎氣丸。腎陰陽兩虛者,則應選用補腎益氣膠囊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