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農曆曆法中,一年有二十四個節飛,將全年分為24個時段,每個時段相隔約15天,每一段就叫做節或氣。居於月首的稱為“節氣”,月中的稱為“中氣”,二十四節氣就是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的總稱。
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
《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認為:“天地合氣,六節分而萬物化生矣。”人生天地間,一切生命活動都是和大自然息息相關的。《黃帝內經·素問·寶命全形論》也指出:“人與天地相參,與目月相應也”,順應節氣,天人相應,是中醫祛病養生的理論基石。
節氣變化影響五髒六腑的健康
節氣的更替變化反映著氣候的變化差異,這種變化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人體的五髒六腑、生老病死。節氣,不僅僅指導著古人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也指導著如何祛病養生、延年益壽。比如“霜降”這一節氣,所代表的氣候含義是天氣日趨寒冷,露水逐漸凝結成霜,將要到來的低溫會危害秋收作物農民應抓緊收取田間作物。同時,對於患有心腦血管疾病、胃腸疾病的患者,應該注意保養身體,調整作息、飲食,順應氣候變化,防止疾病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