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糖尿病的科學診斷(3)(3 / 3)

案例三:不遵醫囑,療效打折。

有位糖尿病患者血糖總是控製得不理想,經過了解才知道患者根本沒有按醫囑服藥。由於擔心藥吃多了對身體不好,他擅自減少用藥劑量並將本應1天3次服用減為1天2次;為了圖省事,他把本應餐前服用的磺脲類藥物與二甲雙胍類放在餐後一起服。如此擅改醫囑,藥效自然不佳。

點評:每種降糖藥物的療效維持時間不同,用藥間隔時間也就不同,有的藥需1天3次服用,有的每天1次即可。另外,還要盡可能使藥物的作用高峰與血糖峰值一致,以取得最佳的降糖效果,因此有的藥需要餐前服,有的藥需要餐後服。不了解這些,隨意改變藥物的用法,就達不到全天血糖的滿意控製。

認清糖尿病治療、用藥的虛假宣傳

糖尿病迄今尚不能根治,換句話說,無論是中藥、西藥或者其他治療方法(如胰島移植、基因治療等)目前都不能治愈糖尿病。很多糖尿病患者不能正視這一現實,總夢想有一種“偏方”、“秘方”或“新療法”,既“無副作用”,又能“藥到病除”,而且“不需要控製飲食”。社會上一些人正是抓住糖尿病患者這種心理,在一些媒體上發布虛假廣告,宣稱發明了“降糖效果顯著、不需控製飲食、無毒副作用、停藥不會反彈、服用幾個療程就可以根治糖尿病的新藥或新療法”,使許多不明真相的糖尿病患者上當受騙。這些患者損失的不僅僅是金錢,更重要的是貽誤病情,錯過了早期治療的機會,給健康帶來難以挽回的損失。為了便於識別,現將騙子經常采用的招數歸納如下。

招數一:掛羊頭賣狗肉,借用中藥行騙。

實事求是地講,中藥在並發症防治方麵具有一定優勢,但降糖效果有限,更談不上根治。目前,有些人利用一些患者對中醫中藥的信任和“治愈糖尿病”的急切心理,自製一些所謂的“純中藥製劑”,打著“無毒副作用”、“可根治糖尿病”等幌子,取信於患者。為了牟取暴利及騙得患者的信任,在中藥裏添加價格便宜、降糖作用較強的西藥(如優降糖、降糖靈等),由於配製不勻,劑量不準,單獨服用這種“中藥”或與其他的西藥降糖藥合用,很有可能發生危及生命的嚴重低血糖。合並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如果服用添加了降糖靈(苯乙雙胍)的“純中藥製劑”,還可能導致乳酸酸中毒,死亡率極高。

招數二:用高科技外衣包裝,坑蒙拐騙。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諸如“生物技術”、“基因工程”、“納米技術”、“核酸”、“受體”等,不僅是科學家關心的問題,也逐漸成為時下老百姓的熱門話題。一些不法商家斷章取義地套用這些時髦的高科技名詞為其產品進行不實宣傳,借以增加所宣傳療法的科技含量和誘惑力。例如,國外研究糖尿病的病因可能與某些基因有關時,就有廣告宣稱發明的中藥可以“修複致病基因,徹底根治糖尿病”。事實上,糖尿病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但截至目前導致糖尿病的相關基因還沒完全搞清楚,更談不上基因修複了。

招數三:外來的“和尚”好念經。

打著“義診”的幌子,以“免費測血糖”、“有贈品相送”為誘餌,推銷自製的高價藥品,詐取不義之財。對本地的“和尚”老百姓一般知根知底,缺乏說服力,很容易被識破。於是就以醫院的名義請來遠道的“和尚”,與醫院舉行聯合“義診”。這些遠道而來的所謂“糖尿病專家”,個個都掛上了諸如“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院士”等頭銜,然而業內人士卻聞所未聞,再仔細查詢,往往名不副實,要麼“專家”供職的單位查無此人,要麼該單位原本就是“海市蜃樓”。注意,此類活動多在一些效益不好的小醫院舉辦。

招數四:用部隊醫療機構的名義,騙取百姓信任。

一些人利用患者對部隊醫療機構信任的心理,在部隊所屬小的醫療機構承包科室,並冒充部隊醫療機構的名義刊登廣告,專治疑難雜症,包治包好,無效退款。還有的人打著部隊根本不存在的這“中心”,那“研究所”牌子,進行宣傳,以郵寄的方式騙取錢財。

家庭醫生需要把關的方麵

1.看糖尿病要找專科

糖尿病診治進展很快,非專科醫生在這方麵的知識更新往往有所欠缺,過去有些觀念拿到現在已經過時甚至是錯誤的。而糖尿病專科醫生了解和掌握本專業的最新資訊,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能使患者得到最先進、最科學、最規範的治療。通過係統、全麵的檢查,專科醫生會告訴您,究竟有沒有糖尿病;是Ⅰ型、Ⅱ型還是其他類型;目前病情發展到什麼程度,是早期、中期,還是晚期;是否已經出現了糖尿病並發症;應如何控製飲食;是否需要藥物治療,如何用藥等等。

2.學習糖尿病知識,正確對待自身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