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植物王國,也是一個曆史悠久的花卉王國。花卉是花草的統稱,它分野生花卉與人工種植花卉。花卉中又分野菜、野花、野草、野果(果實)。它不僅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藝術珍品,也是自然界發展的成果。花卉是人類的朋友,它能美化環境、淨化空氣,為人類創造美好舒適的生活環境。同時它還具有食用、入藥、治病、健身、養生等食療、食補的作用。人們還可以通過賞花、聞香、食花來養生、保健、防治疾病,保持健康長壽。
中國是多種名貴花卉的起源中心,有“世界園林之母”的美稱。全國範圍內南北東西各省區,各地廣泛栽培花卉。至於野生花卉,更是遍及全國不同的經緯度地帶和高海拔地帶,跨越不同的地理、氣候區。從海平麵附近到海拔幾十米、幾百米,甚至幾千米,都可找到或見到不同的花卉植物種類。看其生長習性,有旱生、中生、濕生、水生等類型。有的喜光、喜濕,有的喜蔭和耐涼。山坡、山麓、山頂、陽坡、陰坡、山石間、丘陵、茂林下、疏林中、林緣、草地、草叢、灌叢、草原、荒野、田邊、路旁、村落、水邊、湖塘、池沼、溝邊、河岸、灘地、沙地、鹽堿地等處,甚至古牆上、古屋頂,都有特定種類的花卉身影。
花卉的栽培、欣賞及花膳食療在中國曆史悠久。成書於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明代的《本草綱目》等本草著作中,記載有大量的花卉養生保健、防治疾病的知識和方法。清代的《餐芳譜》中詳細記載有20多種鮮花食品的製作方法。現代研究表明,花卉含豐富的營養素和藥效成分,其中的生物活性物質對機體的各種生理功能和各器官係統的生理活動具有奇妙的調節功能,幾乎對機體各器官係統都有保健作用,對各器官係統的疾病均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作為人類的食物,作為飲食文化,“野生植物”一詞之前冠以“食用和飲食”字樣,“食用花卉”步入尋常百姓家,人們並不生疏。把觀賞和食用結合起來的讀物,在人們的書架上占有一席之地。所謂“食用花卉”,其食用部分有的是植物體的花;有的是植物體的某一部分或器官。有的作為菜肴或水果食用;有的泡水或製湯飲用。有的食用其提取物或加工成分,也有口服藥用,還有其他的食用方法。其中,有人們熟知的“可吃的花”,如:詩文中載的木蘭、辛夷;豔冠群芳的牡丹、芍藥;映香的荷花、睡蓮;美麗多刺的玫瑰、月季;獨占秋色的菊花、丹桂;傲雪迎春的臘梅;入譜佳肴的萱草、百合等。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膳食結構的推陳出新,仙人掌、蘆薈等也有了係列食用產品。
根據植物的食用方法我們可以把它們劃分為飲品和食品兩類。
在選擇野生植物時,首先要識別,認識它的性能、口味、用途與用量,然後才是應用。隻有認準識別,才不致誤食。能夠正確地識別,才能按其可食部位,根據自己的習慣和需要以一定的方式去食用。俗話說“清前是寶,雨後是草”,“一天是寶,三天是草”,意思是說,清明節前的植物是鮮嫩的,吃起來營養成分很高,穀雨過後的植物猶如荒草一樣,一點營養成分都沒有了,人吃了以後起不到一點效果,還有可能傷害人們的身體。用量上一定嚴格按標準要求,不可隨意加大和亂放。對認不準的花卉野草,不可亂用。中藥植物與有毒植物區分比較不易。現在此特列舉出幾種,以供識別。
樹上的不宜炒食,苦味的不宜多食,尤其對識別不清的、受汙染地區的、有毒的野菜千萬不能采食。由於不同顏色及不同品種的花卉各含的汽化芳香油不同,所以其功能也有別。如:丁香花含有丁香油酚、齊墩果酸等,可止牙痛,使人安靜:桂花含大量的芳香物質,有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玫瑰花、茉莉花含有芳香醇、芳樟醇等,對咽痛、扁桃體炎有一定治療作用;天竺葵的花香有鎮靜、消除疲勞和促進睡眠功能;菊花、金銀花有降低血壓、消炎等功能。但是,要適量。不要認為某種花很好吃,就狂吃、暴吃;某種不好吃,就一點也不吃,也可能它的營養成分是很高的。
本書菜肴和飲品類編入的配方,以預防、保健為主,用於一般常見病、外用和輔助食療。現代醫學發達,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有病還需求醫診治。不是迫不得已,無需依賴土方、偏方,以免延誤治療。非專業工作者切勿以身試毒,亂采亂用、盲目食用,誤傷身體,不利於健康。
此書是一本以大眾食品為主題,通過烹調技藝的介紹,薈萃美食與烹調、食療與健康的家庭實用常備工具書。同時,人們在製作和感受美食菜肴色、香、味的同時,又能學到一些菜肴的食療保健常識,讓生活更加溫馨。願花卉能夠成為家庭菜肴烹調與食療保健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