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說,美國有23萬架通用飛機,60萬名飛行員。到目前為此,我們通用飛機僅有不到2000架,通航飛行人員也不足2000名。我們與美國的巨大差距,恰恰說明了我們未來的發展潛力。隻有越來越多的人熱愛航空,才能夯實航空強國的基礎。我們今年組織了一個愛飛客輕型飛機創意設計大賽,由航空愛好者自己設計飛機。全國共有151支設計團隊參加,參與者達數千人,有些設計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另外,媒體經常報道自製飛機以及“黑飛”等新聞,這恰好說明和體現了國人航空意識的覺醒,隻不過還要加以進一步規範和引導。
《小康·財智》:通飛公司有哪些願景?
曲景文:我們提出創建通飛公司的使命是:傳播航空文化,實現飛行夢想,引領中國通用航空產業飛速發展;我們的願景和奮鬥目標是:到 2020年,成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通用航空解決方案提供商,實現公司的發展與國家國際地位相對稱、與集團發展戰略相一致、與市場和客戶的需求相匹配、與股東和員工的期望相適應。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中國夢”,我們認為飛行夢是中國夢的一部分,實現自由飛行的夢想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標誌,是“人生出彩”、“夢想成真”以及“與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進步”的生動體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是要實現中國人的“飛行夢”,讓個人飛行進入中國千家萬戶。
《小康·財智》:您怎麼看待通飛公司的國際合作?
曲景文:通用航空本身是一個全球化的產業,發展通用航空,必須具有現代思維和國際視野,但是全球化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們進行國際合作,是為了統籌國內國外兩種資源,麵向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提升產業發展能力,最終目的是要發展強壯中國自己的產業,引領中國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迅猛崛起。隻有到通航產業最發達的地方去,才能使我們的技術、管理、理念等一係列短板在最短的時間內填補國內空白。我們的追求目標,是通過持續深入的國際合作以及自主創新,全麵提升產品研發、生產製造、適航取證、市場營銷以及客戶服務的能力,進一步提升中國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速度和質量。
《小康·財智》:通飛現在的國際合作與當初中國汽車產業的國際合作有什麼不同?
曲景文:我們在進行國際合作的時候,采取了資產收購、企業並購以及合作生產等不同的方式,這與當年汽車產業在國際合作時所采取的一般方式有所不同,特別是與賽斯納公司在珠海和石家莊成立兩家合資公司,都是中方控股。
我想,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國家經過多年的發展,工業基礎和綜合國力與改革開放之初有所不同了,在國際分工中有了更多的話語權。當然,也與我們的主導思想密切相關。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通飛公司,給了我們很大的鼓勵。20年前的時候,人們還不敢相信汽車能夠進入家庭,如今到處可見,已經成為城市交通堵塞的首要原因。我想,用不到20年,頂多10年左右,私人飛機就能夠進入千家萬戶。這正是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全麵發展所帶來的“紅利”。
《小康·財智》:您如何看待民營企業進入通航產業?
曲景文:通飛公司本身就是一個股權多元化的企業,又處於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我們願意與地方政府以及民間資本、外資企業進行多種方式的合作,共同推動我國通航產業的發展,讓通用航空惠及人們的生活,讓個人飛行進入中國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