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景文告訴記者,他們的珠海中航飛行學校,開展私照、商照和高性能培訓,正在擴大招生規模,最終目標是將其打造成中國通用航空飛行員的搖籃。
除此之外,通飛公司組建了珠海通航、河北通航、荊門通航、呼倫貝爾通航四家通航企業,在開展傳統作業、應急救援等業務的同時,還在大力拓展通勤航空、公務飛行和航空旅遊等新業務。
作為傳播航空文化、發展通用航空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飛公司也在積極建立愛飛客航空俱樂部,在全國布局建設愛飛客綜合體。用曲景文的話說,“愛飛客”就是熱愛航空、熱愛飛行的通用航空忠實粉絲。
愛飛客航空俱樂部以私人駕駛執照培訓、個人飛行活動、飛機托管、飛機銷售和航空服務為主要業務;愛飛客綜合體則包含飛機會展中心、飛行員培訓中心、機場及FBO、航空文化館、愛飛客活動中心、愛飛客公寓、航空度假酒店等。
曲景文透露,通飛公司計劃在全國建設50家愛飛客綜合體。目前,已經在珠海、石家莊、荊門成立了三家愛飛客航空俱樂部,珠海愛飛客航空俱樂部已經打通了國內首條低空航線——珠海-陽江-羅定航線,首個愛飛客綜合體——荊門愛飛客航空小鎮已於今年開工建設。
專訪
讓私人飛機走進中國千家萬戶
——專訪中航通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曲景文
《小康·財智》:當前我國通用航空製造業的發展現狀和實力如何?
曲景文:就產業發展規律而言,任何一個新興行業都是先有需求後有發展。我國的通航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於存在多方麵的製約因素,我國在該領域還沒有實現大的發展和全麵突破。比較成熟的通用飛機,僅有我以前工作過的哈飛集團所生產的“運十二”飛機。多年來,我們主要依靠向國外銷售;近幾年來,國內市場才出現了快速增長的勢頭。由於個人飛行在我國長期沒有發展,以前我國的小型私人飛機與國外相比差距很大。近幾年來,我國通用飛機產業才得以快速發展。在2014年第十屆珠海國際航展上,我們通飛公司共展出19種機型。既有在研的全球最大的大型水陸兩棲滅火/綜合救援飛機“蛟龍”AG600,也有不久前首飛成功的全複合材料渦槳公務機“領世”AG 300,還有並購美國西銳公司研製生產的SR20、SR22、“願景”SF50飛機,以及與賽斯納公司合資生產的凱旋208B飛機和獎狀XLS+公務機等,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全譜係發展的格局,能夠滿足不同市場的需求。
《小康·財智》:作為行業的領軍企業,您如何看待當前通用航空發展的政策環境?
曲景文:當前我國通航產業的發展,既麵臨著難得的機遇,也存在不少困難和挑戰。一方麵,有關促進通航發展的相關政策和規定的逐步出台,為我們進軍通用航空領域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條件;另一方麵,相關政策還不夠完善,配套設施及人才短缺等難題依然存在。當然,任何一項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們希望,全麵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步伐能夠不斷加快,使通航產業的發展需求得以早日釋放。作為一家央企,我們既要做好自身的各種準備,也要積極參與和推動改革的深化和政策的完善。近幾年的每一屆珠海國際航展,我們都要承辦通用航空論壇,目的就是打造一個共同推進改革發展的良好平台。
《小康·財智》:有人說通航產業的發展需要補上航空文化課,您認為中國人缺不缺航空精神?
曲景文:我認為,中國人的骨子裏從來都不缺“航空精神”。馮如當年研製飛機僅比萊特晩6年。但是我們缺少航空文化氛圍,需要喚起更多人的航空意識和“飛行夢”。之所以,我們除了要在飛機研製和通航運營方麵實現“突破”外,還要在營造和傳播“航空文化”氛圍方麵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人熱愛飛行、參與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