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滬港通”帶來哪些投資新機會?(3 / 3)

對此,分析人士表示,“滬港通”的實施有望刺激交易量的提升,而港股傭金率明顯高於內地,參與“滬港通”的券商的手續費收入和傭金收入有望大幅增長。在此背景之下,相關券商股有望走出獨立於大盤的上漲行情。

對於板塊投資機會方麵,中航證券表示,滬港通開通時間晚於市場預期,對券商短期收入提升作用有限,利在長期,主要表現在兩方麵:一是作為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有益嚐試,運行成熟後規模有望增加,有利於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從而利好券商;二是帶動券商在港股研究、服務港股投資者等方麵加大投入,為券商的研究、開展國際業務、服務境外投資者等境外業務打開局麵。市場環境回暖帶動券商業績大幅增長,監管層鼓勵行業創新、支持券商發展壯大態度不變,資本市場改革也將使券商長期受益。

個股配置方麵,海通證券表示,看好兩類券商股:首先,積極觸網、彎道超車的國金證券、錦龍股份、東吳證券等;第二,有業績且低估值的中信證券、招商證券、國元證券、長江證券。

QFII持有股

業內人士認為,研究目前市場中QFII的投資偏好習慣,也能對摸清即將通過滬港通進場的海外資金投資板塊和個股機會的方向起到重要的作用。

截至記者發稿前,據目前已披露的三季報顯示,QFII出現在43隻個股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其中,三季度QFII新進持有22隻個股,增持8隻個股。

從三季度QFII新進個股情況來看,在QFII三季度新進持有的22隻個股中,新進持股數量超100萬股的股票達到16隻,中煤能源、京運通、魯西化工、長城汽車等個股QFII三季度新進持股量均超500萬股,分別為986.93萬股、675.48萬股、576.64萬股、537.39萬股。

另外,從三季度QFII增持個股來看,QFII增持的8隻個股分別為:海螺水泥、中國聯通、平安銀行、環旭電子、紅旗連鎖、揚傑科技、深圳燃氣、克明麵業。

值得一提的是,從目前QFII持股數量來看,QFII持有最多的是海螺水泥,三季度末持有29859.80萬股,緊隨其後的是中國聯通,三季度末持有14163.51萬股。此外,平安銀行、燕京啤酒、美的集團、深圳燃氣等個股,三季度QFII的持股數量也均在1000萬股以上。

根據上述QFII的投資標的來看,目前QFII三季度重倉股主要集中在大消費板塊。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市場走強,而國內的大盤藍籌股仍處在估值窪地,投資價值明顯,故而吸引QFII加倉。

需要關注新風險

滬港通的開啟,意味著海外市場的大門打開,對內地的投資者來說,亦將麵臨一些以前不曾麵對的風險。

首先是彙率風險。滬港通試點期間,對投資者雙向采用人民幣交收,即內地投資者買賣以港幣報價的港股通股票,以人民幣交收;香港投資者買賣滬股通股票,以人民幣報價和交收。畢竟人民幣還在升值過程中,香港實行港幣與美元掛鉤的聯席彙率製度,因此港幣也跟隨美元貶值。對內地投資者來說,如果在持股期間經曆人民幣大幅升值,即使對應港股的股價沒有變化,則實際上賬麵已經虧損了。

第二是市場風險。由於香港市場是個高度開放的市場,資金流入、流出幾乎沒有任何限製,國際投資者及國際資金是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加之不設立漲跌幅,因此其走勢會出現大幅波動。對於習慣了有漲跌限製的內地投資者,這一點一定要有心理準備。

第三,交易風險不容小覷。香港有不少“老千股”,一般都是很小市值的股票,股價極為低廉,也就是所謂的“仙股”。內地投資者如果貪圖便宜買了後,待到股價推上去時,公司就出公告說要配股,投資者參與配股,然後股價就會大幅跳水;待股價出現大幅下跌後,再通過溢價購買大股東資產,將攤薄的股權重新集中到大股東麾下,而中間的數次配股融得的資金全部流入大股東腰包。

對香港本土的投資者來說,“老千股”的這套莊家把戲已經沒什麼市場了,但對於內地初涉香港市場的投資者來說則屢試不爽。有報道稱,不少香港的莊家正摩拳擦掌,希望滬港通開啟後,把缺乏經驗的內地投資者當“肉雞”。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提醒內地投資者,如果追捧這些“仙股”的話會死得很慘。不過,這些“老千股”有辦法識別,一般都是很小市值的股票,基本沒有交易量,而且都有過往的多次配股的記錄,一般這種股票就要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