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軍工為例,今年以來,軍工板塊總體市值規模增長近60%。而未來隨著軍隊科研院所改革的持續推進,軍工板塊上市公司均存在獲得優質資產注入的預期,從而進一步拓寬市場想象空間。在此情況下,分析人士普遍表示,由於港股市場極度缺乏軍工企業,滬港通正式開啟後,A股市場上相關軍工類上市公司或將對境外資金產生吸引力。此前,華泰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就看好具備獨家定價權的軍工股,如中國衛星、中航重機、哈飛股份、航天電子等。
此外,醫藥板塊中,中藥類上市公司也同樣是H股市場的稀缺品種。尤其是像片仔癀、同仁堂、天士力等擁有獨家中藥產品,並在細分行業擁有絕對優勢的上市公司,同樣有望獲得資金的高度關注。另外,分析人士指出,包括中藥股在內的醫藥板塊目前正逐漸成為市場主力資金的“避風港”。而中藥板塊之所以受到資金青睞,與其業績有確定性的增長密切相關。此外,部分中藥材價格大幅下跌也成為中藥板塊的利好因素。
而食品飲料行業中,A股市場上的白酒公司和調味品公司正是港股市場上所稀缺的,包括貴州茅台、古越龍山等。事實上,早在7月份白酒股似乎就已預演了滬港通行情。分析人士指出,白酒股基本麵並未出現整體好轉跡象,上漲理由來自於資金麵,滬港通的推進則是催化劑,而以五糧液和貴州茅台為首的白酒股,不僅屬於穩健增長的低估值藍籌股,且港股市場缺乏白酒股,屬於稀缺資源,也正是五糧液和貴州茅台的上漲拉動了白酒股整體估值中樞上移。
藍籌股
近日,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宣布已經分別獲得滬股通獨家結算行資格和港股通業務結算銀行資格。另外,內地券商方麵,預約開戶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
分析人士表示,相比A股市場的“散戶化”,港股市場長期由機構投資者主導;數據顯示,2012年10月份到2013年9月份,我國香港現貨市場外地機構投資者交易金額占比達40.8%,本地機構投資者交易金額占比為20.4%。鑒於此,一些估值低、股息率高的滬股通標的股更容易受中國香港投資者垂愛,在滬港通開閘之際,此類藍籌股或將迎來新一輪機會。
按規定,在滬港通試點初期,滬股通標的股是上海證券交易所上證180指數、上證380指數的成份股,以及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
據統計,目前滬股通標的股共有568隻,其中2011年、2012年、2013年連續三年股息率超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個股有48隻,其中連續三年股息率超5%的個股有10隻,如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等。
從估值角度來看,有47隻滬股通標的股處於破淨狀態,其中有15隻個股市淨率低於0.8倍,如寶鋼股份、武鋼股份、交通銀行、中國交建、中國銀行等。
而從市盈率來看,有一成滬股通標的股的最新動態市盈率在10倍以下,估值優勢明顯,且主要集中在銀行、房地產、交通運輸、公用事業等行業,除中信銀行、南京銀行、北京銀行等3隻商業銀行股外,其餘銀行股最新動態市盈率均在5倍以下。此外,保利地產、世茂股份、首開股份等房地產股在整個房地產板塊中估值偏低,投資者可積極關注。
從股息率、市盈率、市淨率三大指標來看,在568隻滬股通標的股中,有14隻個股股息率連續三年高於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最新動態市盈率在10倍以下且處於破淨狀態,如中國銀行、中國交建、首開股份等,它們在滬港通正式開閘後,或因受中國香港投資者選股偏好影響而得到市場資金熱捧,進而迎來新一輪上漲。
值得一提的是,自7月22日本輪反彈以來,各大板塊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但除南京銀行。北京銀行等幾隻為數不多的銀行股期間漲幅可圈可點外,整個銀行板塊呈現出盤整狀態,相信隨著滬港通正式實施,銀行股將迎來一波補漲行情。
券商股
10月份以來,券商股市場表現可圈可點,期間板塊指數整體下跌0.66%,跑贏上證指數1.95個百分點;股價實現上漲的個股有11隻,占比55%。其中,宏源證券期間累計漲幅居首達到8.97%,錦龍股份、東吳證券、國元證券、光大證券4隻個股期間累計漲幅均超過4%,分別達到4.97%、4.95%、4.30%、4.06%。
從業績角度來看,在20家上市券商中,國元證券、東北證券、宏源證券、廣發證券、長江證券5家公司發布了三季度業績快報,淨利潤同比增長均在10%以上。
從行業基本麵來看,10月17日,證監會明確券商參與滬港通事項,上交所亦公布了首批89家獲得滬港通業務資格的券商名單。作為今年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舉措,滬港通的出台能有效地為市場引入新的資金,自然利好藍籌股。券商股成為當中的大贏家。新的客戶、新的經紀業務、新的市場機遇等,隨著滬港通的開閘,這是券商們看得見摸得著的絕對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