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寶寶護理要學習(4)(3 / 3)

(3)協助睡眠。寶寶睡覺的時候,你要在旁邊做好協助工作,正確的做法是:經常為寶寶翻身,變換體位,一般4小時調換1次;飲食後要側位睡,不要仰臥睡;在你與新生寶寶講話、逗樂、看玩具、聽音樂以及穿衣洗臉時都需要采取仰臥位;在新生寶寶吮奶前、空腹時,可以在你的照看下俯臥。

4.培養睡眠好習慣

培養寶寶晚上多睡、白天少睡的好習慣。具體做法是:

白天愛睡覺的寶寶要按時叫醒他,多和寶寶麵對麵交流說話,給予觸聽刺激或做被動體操、護理等,使寶寶白天少睡些。或多給寶寶些刺激,如捏耳垂、彈足底等,使寶寶睡不踏實,讓新生寶寶白天多醒幾次,白天寶寶疲倦了,夜晚自然就會睡得安穩,這樣經過幾天的適應過程,正常的睡眠規律就會慢慢形成。

在入睡前,寶寶應清洗幹淨,如洗澡洗臉,換好尿布。另外,要喂足量的奶;可在每次睡前播放一些柔和、輕緩的音樂給寶寶聽。久而久之讓寶寶形成條件反射,聽到這些音樂,就知道要睡覺了,養成自然入睡的習慣。

看到寶寶可愛的睡樣,作為爸爸的你,是不是已經高興得合不攏嘴了?

包包裹裹,溫暖健康

很多爸爸媽媽都會問:為什麼要把新生寶寶包裹起來?除了保暖之外,還有什麼其他的理由嗎?當然,這裏麵有很重要的原因呢,下麵來看一下包裹的相關知識:

1.包裹妙用

寶寶出生後神經係統發育不完善,尤其神經髓鞘尚未形成,受到外來聲音、搖動等刺激很容易發生全身反應,好似受到“驚嚇”,從而影響到睡眠。包裹起來能緩解寶寶因外來刺激帶來的反應。

寶寶一個人睡覺,即使蓋上被子也會感覺冷,將寶寶包裹起來,可以使他在一個暖和的環境中沉睡。

新生寶寶身體柔軟,不能抬頭,不易抱起來,尤其是在喂奶時,非常不方便,將寶寶包起來就能很輕易地解決這個問題。

可見,給寶寶“打包”有多麼重要。而怎樣包裹寶寶也有很大學問,包裹得好,寶寶長得好,相反如果包裹得不科學,寶寶受罪不說,還會影響健康呢。

2.包裹誤區

專家表示:傳統的“蠟燭包”的包法對新生寶寶而言有害無益。

民間有一種沿用很久的包裹方法,就是強製性地把寶寶的雙臂、雙腿順直,然後用被子緊緊地包裹起來,再用帶子結結實實捆成形如蠟燭的小包,也就是所謂的“蠟燭包”。“蠟燭包”雖有良好的保暖作用,但生活中我們不能隻考慮到保暖,還要考慮寶寶的自然體位,保證他的正常活動和發育。

“蠟燭包”對新生寶寶是一種束縛,限製了胸部的活動,而影響肺和膈的活動和功能,不僅影響肺的發育,也影響寶寶的呼吸,使肺部抵抗力降低,而發生肺部感染的機會增加。同時也會壓迫腹部,影響胃和腸道的蠕動,使消化功能降低,影響食欲,使新生寶寶經常發生溢奶、吐奶。

四肢活動受限,更不利於四肢骨骼、肌肉的發育,影響新生寶寶的動作發育。尤其是有些老人習慣用一床小的棉墊子,將寶寶伸直的兩下肢包起來,再結結實實地綁上,以為這樣可以防止發生“羅圈腿”。事實卻恰恰相反,這樣做可引起新生寶寶髖關節脫位,長期包裹還可能影響髖臼的發育。另外,包裹太緊,容易出汗,刺激皮膚,使汗腺口堵塞,發紅,甚至引發皮膚感染。初生寶寶有特殊的自然姿勢,手成“W”狀,腿成“M”狀,而“羅圈腿”是因寶寶體內缺乏維生素D和鈣造成骨骼病變引起的,和包裹沒有關係。

3.正確包裹法

包裹寶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新生寶寶,新生寶寶身體那麼柔嫩,小脖子也是軟軟的,四肢又呈強硬的屈曲狀,更不會配合父母了。那麼,作為新爸爸,你應該怎樣做呢?大致方法如下:

將柔軟、通氣性強的四方形薄棉被或布單平鋪在床上,將寶寶的身體順著被包的對角線放置,先將寶寶的兩腿分開,處於像青蛙腿樣的髖外展外旋的自然姿勢,這樣股骨頭正好對著髖臼的中心,可以使髖臼和股骨頭的骨骼都得到良好發育,從而為日後行走打下良好的基礎。用稍寬一點的尿布墊於寶寶的臀下,再將身體一側的被角折過來蓋住寶寶的肚子,過長的被角掖在寶寶的腰後,另一側被角覆蓋即可,可以適當裹緊,切不可用布帶捆綁。

4.注意事項

包裹時不要強製改變寶寶的自然體位,妨礙他的四肢運動。

在包裹外麵捆繩時,應盡量寬鬆,隻需保證包裹不被寶寶蹬脫就行。捆繩處最好避開手臂,以免影響寶寶自由伸展彎曲,妨礙他的觸覺發育。

包裹的被子要選用透氣性好的材質,同時經常換洗,保持清潔、幹燥和鬆軟,以免給寶寶的皮膚帶來不良刺激。

看著親手包裹的小寶寶,安心、溫暖、舒適地吃和睡,你心裏是不是踏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