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寶寶護理要學習(4)(2 / 3)

你隻要過了這一關,寶寶就會和你越來越親。

睡出健康好寶寶

你有沒有發現:自從寶寶出生後,除吃奶或尿布潮濕時會醒外,其餘時間幾乎都在睡覺,大概占了一天的80%的時間?你可能還不了解,寶寶睡眠多,一方麵是生長發育的需要,另一方麵也是腦神經係統還沒有發育健全,大腦容易疲勞的緣故。正常新生寶寶每天睡眠時間約18個小時。如果睡眠不足,會使新生寶寶生理功能紊亂、神經係統調節失靈、食欲不佳、抵抗力下降。俗話說,能睡的寶寶長得壯,也有說多睡覺的寶寶個子高,可見睡眠對寶寶的生長發育極其重要。

新生寶寶沒有白天黑夜的概念,更不會調節自身的睡眠時鍾,所以有的寶寶睡覺黑白顛倒,鬧得爸爸媽媽疲憊,四鄰不安。所以寶寶的睡眠可是個大問題。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寶寶的睡眠特點,再對症下藥,手到病除就是很容易的事了。

1.睡眠不安及處理

如果寶寶出現睡眠不安或者哭鬧,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麵找問題:

看看室內溫度是否過高,或是否是包裹得太多,寶寶因太熱而睡不安穩。這時寶寶鼻尖上可能有汗珠,摸摸身上也汗濕,這就需要降低室溫,減少或鬆開包被,寶寶感到舒適就能入睡。

如果摸寶寶小腳發涼,則表示寶寶是由於保暖不足而睡眠不安,可加蓋被褥或用熱水袋在包被外保溫。

大、小便弄濕了尿布,寶寶不舒服也睡不踏實,應及時更換尿布。

母乳不足,寶寶沒吃飽也影響睡眠,這就要勤喂幾次,促進乳汁分泌,讓寶寶吃飽。

當新生寶寶確實是因疲倦而哭鬧時,你要靠近新生寶寶,用手輕輕撫摸寶寶的頭部,由頭頂向前額方向,一邊撫摸一邊發出單調、低弱的“噢噢”聲,或者用你溫暖的大手輕輕握住寶寶小手,都可以使寶寶產生安全感,很快入睡。

如果上述情況都不存在,則媽媽可能是在孕期有維生素D和鈣劑攝入量不足,從而可能使新生寶寶有低鈣血症,症狀早期表現為睡覺不踏實。如果除睡眠不安,還伴有發熱、不吃奶等其他症狀時,應立即去醫院檢查,請醫生醫治。

新生寶寶睡覺時發生“驚跳”。如一有聲音,如人聲、開門聲、關門聲等,就會發生驚跳,但不會醒來。這是因為小寶寶的神經係統還沒有發育完善,很容易受到驚嚇,而且寶寶在睡覺時,有時還出現做鬼臉、撅嘴巴、小手小腳做些很微小的動作等狀況,你不必擔心,寶寶這些惹人憐愛的表情,老輩人給起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婆婆嬌”,適當給些輕柔的安撫即可。

2.睡眠誤區

日常護理中,寶寶的睡眠最容易出現誤區。這些不正確的睡眠護理,將直接影響到寶寶的身體發育。

(1)捆綁。為防止寶寶睡覺時蹬被子,一些爸爸媽媽會把其雙手、雙腳包裹甚至捆綁起來。這種做法限製了寶寶睡覺時的自由,使他的肌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周身血液循環受阻,降低了抵抗能力。人在睡眠中,四肢活動呈自然的生理狀態,不應加以強製改變。

(2)摟抱。一些爸爸媽媽從愛護寶寶的目的出發,喜歡抱著寶寶睡覺,殊不知這樣會嚴重危害寶寶的身體健康。摟抱寶寶睡覺時,呼出的二氧化碳氣體會影響寶寶吸進氧氣,造成吸氧不足,長期處於這樣的睡眠環境,會影響寶寶大腦的新陳代謝。此外也容易發生摟抱過緊或擠壓寶寶的意外。

(3)搖動搖籃。一些爸爸媽媽喜歡用搖動搖籃的方式促使寶寶早些進入睡眠狀態。需要注意的是,寶寶的頭頸部較脆弱,過分搖動會損傷其頭頸部的毛細血管,嚴重時還會發生眼部視網膜毛細血管充血、腦震蕩、腦挫傷、顱內出血以及顱內撕裂傷等狀況。因此,寶寶睡眠時盡量不要晃動搖籃。

3.睡眠護理

想讓寶寶睡得好,你就要先摸清寶寶的特點,從寶寶自身下手:

(1)睡眠時間。聰明的爸爸會遵循晚上多睡白天少睡的原則,盡量將寶寶的生活節奏調整成和大人同步。夜晚睡覺時,給寶寶營造一個安靜、光線暗淡的環境。睡前安排一次喂奶,以免寶寶半夜因饑餓而醒夜。白天和寶寶進行一些交流活動,不僅增進感情,還能讓寶寶感到困乏,從而提高睡眠質量。

(2)睡眠姿勢。寶寶的睡姿分為3種:趴睡、仰睡和側睡。

趴睡能幫助寶寶進入較深的睡眠狀態,但易出現意外情況。寶寶趴睡時,臉正麵朝下,變換方向時下齶會突然受到壓迫,引起喉嚨和氣管堵塞。因此,寶寶趴睡時,你最好能在身邊進行監護。

仰睡和側睡一般不會出現危險,但寶寶的頭顱骨尚未完全閉合,長期保持一個姿勢容易造成寶寶頭顱變形。如,經常仰睡的寶寶頭部易扁平,長期側睡的寶寶頭形易歪偏。因此,寶寶睡覺時,你要注意經常為其變換睡眠姿勢,以保持頭形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