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寶寶護理要學習(1)(2 / 3)

在做好基礎喂養工作後,還可按醫生的安排額外地給早產寶寶補充適度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避免其因缺乏某種營養物質而發生身體病變。對於寶寶的身體情況,每天都應做詳細記錄,以便準確分析並及時調整營養結構。

3.親密撫觸

早產寶寶不僅生長發育落後於正常寶寶,心理和智力上的發育也會在起跑線上落後。研究證明,有些早產寶寶長大後會有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膽小害羞、脾氣急躁等表現。這一類寶寶的社交能力往往比較差,缺乏自信,容易受挫折。當然,作為新爸爸,你要相信,隻要進行良好的情感撫慰和心理引導,寶寶的先天不足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來彌補的。

為了彌補寶寶的先天不足,你應給其更多的身體刺激,促進其身體機能的發育。撫觸是寶寶非常需要的親密接觸,有助於調節其神經、內分泌及免疫係統,增加迷走神經的緊張性,促使胃泌素、胰島素分泌增加,同時減少寶寶的焦慮情緒,增加睡眠時間和奶量。相對於媽媽的撫觸,爸爸對寶寶的撫觸則更有利於寶寶身心的發育。有資料表明,爸爸和寶寶接觸,不僅有利於建立深厚的父子感情,還能培養寶寶堅毅、勇敢的性格。

掌握他的食量

寶寶的出生給全家帶來了說不盡的喜悅和樂趣,但同時也給年輕的父母出了不少難題,很多年輕的父母就為喂奶發了愁。有的說:“我家小寶寶出生一周了,每次喂奶我都不知道他到底有沒有吃飽!”有的說:“我家寶寶有時候睡很久,是不是不醒來就是不餓?”

1.掌握寶寶恰當的食量

吃和睡是寶寶日常生活的主要內容,是生長發育的基本保證。寶寶隻有吸收了充足的營養,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過飽或過饑的狀況都將嚴重影響寶寶的正常生長發育。因此,掌握恰當的食量,對寶寶進行科學合理的喂養是非常重要的。

人工喂養的寶寶比較好控製食量,可按奶粉罐上提供的參考用量進行配製。在配兌牛奶時,最好嚴格控製寶寶的食奶量,不能因為其食欲好就不加以控製。超量食用會造成寶寶體重超標,這並不是一種健康的現象,它會危害肝腎功能,同時也不利於寶寶日後站和走的發育。隻要寶寶的身高體重等指標在正常的範圍,即使一頓沒有吃飽,也不會給寶寶的身體發育帶來太大的負麵影響。

相對人工喂養有標準的用量限製,母乳喂養會顯得靈活得多。母乳有利於寶寶的吸收和消化,體內不易積存脂肪,也不容易出現體重超標的情況。但母乳喂養不容易判斷寶寶是否吃飽,這更需要你做個細心的觀察者,從下麵的3點來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了。

(1)寶寶體重。新生寶寶體重是衡量寶寶營養是否充足的重要指標,寶寶的體重是按月增加的,相應的月齡會有相應的體重範圍。如果寶寶的體重低於正常標準,外表消瘦,在排除了疾病等其他因素外,很有可能是營養不足造成的。

(2)寶寶情緒。新生寶寶也會有情緒,並且會隨著生理需求而變化。若喂奶時聽見寶寶有規律的吞咽聲,並且吃奶後,寶寶能安靜入睡或情緒良好,是母乳量充足的表現。有的寶寶吸完奶後,還咬住乳頭不放,哭鬧不休,或吃奶不久則啼哭不安、雙腳緊蹬、用嘴吮手,就表示寶寶沒有吃飽。這時,應適當增加喂奶次數及喂奶量,如果情況一直沒有改觀,則有可能是母乳不足,需為寶寶添加其他的代乳食品。

(3)寶寶排便。觀察寶寶的排泄情況是最直觀的檢測方法。正常母乳喂養的寶寶,其糞便為金黃色,質均勻,似軟膏狀,偶爾稀薄微帶綠色,質稍硬,有腐敗臭味,每日至少更換6次或6次以上的尿布,通常每次喂奶時有大便,這些表現說明母乳乳汁充沛。如果寶寶的糞便顏色較深,呈綠色,量極少並含有大量黏液,同時體重增長和情緒都不正常,則表示他的奶量不夠。

隻要你能根據以上幾點仔細觀察,綜合分析,就能判別寶寶的食量是否合理了。

2.掌控寶寶食量兩關鍵

一是按需哺乳。也就是說,寶寶有吃奶要求時就喂奶,滿足其生理需求。

剛剛出生的寶寶吸吮力很強,是學習和鍛煉吸吮能力的最佳時刻,不必拘泥於定時喂奶。有的寶寶吸奶很不守“規矩”,按正常時間喂奶,寶寶卻吃幾口就呼呼入睡,可未到喂奶時間又偏偏想吃,哭鬧不止。寶寶哺喂的個體差異很大,不能幹篇一律地對待。如果硬性規定喂奶時間或次數,往往不能滿足新生寶寶的生理需要,會影響他的生長發育。

研究表明,按需哺乳能促使母乳分泌旺盛,使寶寶吃飽喝足,加快體重增長。實驗證明,每天喂6次奶,乳汁分泌平均為520毫升,如喂12次奶,每天平均分泌乳汁會增加25毫升,還可延長母乳哺乳期,不致發生中途“斷炊”的現象。且乳汁及時排空對媽媽也有利,減少了哺乳媽媽患乳腺炎的概率。對新生寶寶尤其是對體弱和未成熟兒,少量多餐可使寶寶吃到更多的乳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