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產婦不僅要刷牙,還要認真刷牙。在一些發達國家,坐月子的婦女不但刷牙,還洗澡、遊泳,身體恢複得很快。相比之下,我國傳統的坐月子不能刷牙的習俗早該擯棄了。如果有條件,產婦最好在分娩兩個月後到醫院做一次口腔健康檢查,聽牙醫的建議,保持口腔健康。
同時,為了預防牙病的發生,產婦坐月子期間,不但應該堅持刷牙,加強口腔護理和保健,還要增加鈣的攝入量。多吃含鈣多的食物,如牛奶及乳製品、蝦皮、海帶、豆類、貝殼類、芝麻醬等,必要時補充鈣劑。
在哺乳期,乳汁分泌越多,消耗鈣量越大。在整個哺乳期,不論乳母飲食中鈣量是否充足,乳汁中鈣的含量都比較穩定。如果飲食中鈣供應不足,母體就要動用自身骨骼組織中的鈣來維持乳汁中鈣的穩定。有營養學家做過乳母體內鈣代謝研究,發現所有的乳母均要動用骨骼中的鈣來補充乳汁中的鈣含量。
如產婦體內鈣物質補充不足,會更加虧虛。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骨賴於髓充分滋養而堅固有力。齒為骨之餘,齒與骨的生長均需腎精的充分滋養。因此,乳母一定不能缺鈣,否則會引起牙齒鬆動,導致牙齦炎、牙周炎等牙科疾病發生。
洗頭洗澡知多少
很多人認為產婦坐月子期間應該少碰水,因為水可能導致產婦受寒受濕,所以有很多產婦整整1個月都不洗頭、洗澡,這個理論也許在過去條件不好的年代有一定的道理,因為那時沒有足夠的熱水,更沒有淋浴的條件,但是生活在這樣發達的21世紀,就不能再固守以前的“惡習”了。
很多生孩子不注意衛生的人發生產褥感染的概率很大,造成產褥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產前或產時不消毒、不衛生及產後不注意清潔,細菌進入子宮引起感染所致。
產後特別是頭幾天汗腺很活躍,容易大量出汗,乳房脹還淌溢奶水,下身還有惡露,全身發黏,幾種氣味混在一起,身上的衛生狀況很差,極容易引起局部感染,這就要求產婦比平常更要注意衛生,要多洗澡、洗頭、洗腳。隻有及時洗澡、洗頭、洗腳,才可使身體清潔,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保持汗腺孔通暢,有利於體內代謝產物隨汗液排出,還可以調節自主神經,恢複體力,解除肌肉和精神疲勞,有利於產後的體力恢複。
但是洗澡、洗頭也是有講究的,一般順產產婦24小時後,如果身體恢複得好,即可擦洗,每天換上幹淨內衣褲;在春夏季產後3天、秋冬季產後1周洗浴比較合理。剖宮產和會陰切開後的產婦在傷口還沒愈合前,不能淋浴,最好在產後1周以上或拆線後2天再洗澡。
產婦洗澡時一定要選擇淋浴,不且盆浴,以免洗澡用過的髒水灌入生殖道而引起感染。每次沐浴時間以5~10分鍾為宜,浴水溫度34~36℃,浴室溫度不低於20℃。洗澡前避免空腹,以防低血糖頭暈。洗澡後應擦幹全身,特別是切口處,必要時塗上消毒水或藥膏。
洗頭最好在產後2周後,注意水溫不要過涼,最好在37℃左右。用溫和的洗發液,不要用指甲抓頭皮,順著頭發方向輕輕洗梳,洗完後可用吹風機吹幹,避免受冷風吹襲,頭發未幹不要馬上睡覺。如果覺得不放心,這裏還有一個方法:用薑或是楓樹葉煮水,煮開後放至合適的溫度再洗頭,不要加一點冷水,全部用煮開的這種藥材水洗頭,對身體更加有益無害。
總之,產後不洗澡是不科學的,不但不衛生還容易招致疾病、細菌感染等,但在保持清潔衛生的同時,又要考慮到產婦的身體狀況,掌握好洗澡時間、溫度等,切記不要著涼,這樣才能讓產婦在月子裏既輕鬆愉快,又有益健康。
給妻子梳頭
很多孕婦在即將分娩時都將自己的長發剪掉,為的就是能夠輕鬆坐月子,即便1個月不梳頭發也不會打結,但是為什麼不梳頭發呢?這就要從老一輩人說起了,據說,產婦在坐月子期間,洗頭梳頭將造成嚴重後果,或者頭痛,或者掉頭發,甚至留下“頭痛根”。但是月子裏梳頭真的會令頭痛嗎?肯定地說,上述說法是毫無科學依據的。不讓產婦梳頭既不符合衛生要求,又影響健康。月子裏不僅要梳頭,而且要梳好頭。
也許很多人不禁要問,自己的妻子坐月子時確實掉頭發或者頭疼,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對多個產婦進行了解後得知,頭痛得很罕見,掉頭發的確實很常見。罕見的可以是偶發事件,沒有什麼普遍性,常見的就應該搞清道理。
事實上,細心的人可以在自己理發時向理發師了解頭發的特點。理發師都知道,頭發是有生長期的。如果認真查找人體毛發的解剖和組織結構,就可以得知,人體的頭發是呈周期性的生長和休止的。全部頭發或者相互鄰近的頭發並不是處於同一個生長周期,因此人的頭發是隨時脫落和增長的,這一點我們從平時的生活中可以體驗到。梳頭時梳掉些頭發是很常見的,這些脫落的頭發就是從生長期轉到休止期的。頭發的生長期大約是3~4年,以後就到了退行期,大約是幾周時間。最後到了休止期,大約是3個月,再以後頭發脫落。就這樣,頭發經過了自己生命周期的3個階段,壽終正寢,即脫落或者說死亡。人的頭發都是處在自己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生長期的頭發不會脫落,已經壽終正寢的頭發,本來就是要脫落的,這與梳不梳頭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