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做好妻子的個人醫師(5)(1 / 3)

運動是增加血液循環的重要方法,除了正常的運動方法以外,頭部按摩可使頭部血液循環加速,溫度升高,從而改善頭部的血液循環,使毛囊的新陳代謝恢複正常。

方法:先坐好,用雙側或單側手指與手掌從前額發際處向枕骨處來回按摩,往返20~30次,使頭發有發熱感為佳;再以其餘四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並彎曲成90°,從發際向後輕輕敲打,使頭部有輕鬆感為佳,往返做5~10次。

以上按摩法每日做兩次,每次5~10分鍾即可,要注意手法宜輕,動作要柔細,要將指甲剪短以免劃破頭皮。平日用手腕的力量來敲打頸部地區,連帶地也達肩膀的地方,一天多敲幾次讓血液循環增加。另外,維持頸部不動,以頸部做主軸,轉動肩膀也是讓肌肉放鬆增加血液循環的好方法;或者用頸部運動來寫“鳳”字,上下左右的轉動也是一種舒適又增加循環的好方法。

除此之外,還應注意保持樂觀情緒,適當進行體育鍛煉,避免暴曬等。

綜上所述,如果你的妻子產後脫發,告訴她大可不必擔心憂慮,這屬於正常現象,並且教會她有效的預防脫發、促進生發的方法,讓美麗伴其同行!

告訴妻子如何更好地護理陰部

對於產婦而言產後如何護理好陰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由於妻子產後不宜多看書學習,所以作為丈夫,一定要首先掌握這方麵的知識,然後告訴妻子怎樣做更好,愛護妻子的身體就像愛護自己一樣。

會陰是指肛門與陰唇後聯合間的軟組織。產婦分娩時,由於胎兒壓迫會陰部,以及醫生助產時在會陰部進行,產後會陰部常發生充血和水腫,有的可能還有程度不同的會陰部撕裂傷或有會陰側切的傷口。

會陰傷口位居肛門、尿道口附近,且產後陰道有惡露不斷排出,易汙染局部。加之孕婦經曆“十月懷胎”,分娩後體質相對虛弱。所以,有會陰傷口的產婦,要保持外陰的清潔幹燥,勤更換衛生墊。加強產後鍛煉,以恢複、增強盆底肌肉的功能。同時,產婦要加強營養,增強體質,尤其對於孕期患有貧血、糖尿病、慢性病和產時有大出血的產婦,應補充足量的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為產後身體的複原、體質的增強提供充分的物質基礎。還要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大便後要清洗外陰,每次衝洗後都要更換衛生巾。對於產婦的床單、被褥以及內褲衣物,要勤洗勤換,洗後晾曬在陽光下,以殺滅病菌,預防感染。大小便用的手紙,要清潔滅菌,局部墊用的衛生巾要及時更換,保持幹潔。產婦不能穿化纖類的內褲,因此類材質的內褲不吸水、不透風,使陰部潮濕,刺激皮膚,可引起陰部瘙癢等。對傷口有硬結者、會陰部疼痛者,可以用溫水兌成1∶5000高錳酸鉀水坐浴,還可以進行理療,起到促進傷口吸收、愈合並減輕疼痛的作用。熱敷可以增加血液流量、促進傷口複原;冷敷則可以麻痹疼痛、緩和腫脹。這兩種方法對受創的會陰都是必要的。用冰敷袋抵住會陰會覺得很舒服,也可以試一試在衛生棉和會陰之間墊上涼的小冰枕。一旦陰部發生紅、腫、痛、癢症狀,可選用中藥水淋洗。會陰部腫脹明顯的產婦,可用溫熱毛巾熱敷以助消腫。若會陰傷口已有感染,則應及時請醫生檢查治療,控製感染。

有一些產婦在分娩時會陰被切開,這對於避免分娩時造成會陰部嚴重撕裂和減少胎兒頭部受壓有利。但由於會陰部增加了一個傷口,所以更要比一般產婦注意會陰部的護理。

分娩後要經常注意刀口的變化情況,因為分娩時切開會陰的產婦,常可能出現各種異常情況,如傷口血腫、傷口感染、傷口拆線後裂開。因此,需要密切關注,以在出現異常情況時,給予及時的治療。

傷口血腫。表現為在縫合後1~2小時,傷口部位即出現嚴重疼痛,而且越來越重,甚至出現肛門墜脹感。此時應立即告訴醫護人員,及時進行檢查,可能是醫生在縫合時止血不夠。對這種情況隻要及時拆開縫線,清除血腫,縫紮住出血點,重新縫合傷口,則疼痛會很快消失,絕大多數可以正常愈合。

傷口感染。表現為產後2~3天,傷口局部有紅、腫、熱、痛等炎症表現,並可有硬結,擠壓時有膿性分泌物。遇到這種情況,應服用合適的抗生素,並拆除縫線,以便膿液流出。同時可采用理療,或用1∶5000高錳酸鉀溫水溶液坐浴。采取這種措施後,由於會陰部血運豐富,有較強的愈合能力,故一般1~2周後即會好轉或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