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膝能引血、引熱下行,亦有回乳作用。
梔子金花丸、回清丸、消積丸、跌打丸、金匱腎氣丸、七厘散等,為作用峻猛的中成藥,產婦哺乳應慎用。
產婦不要在生過孩子後就鬆下一口氣,覺得寶寶出世,自己便可以隨便吃喝,其實這個時候產婦還要哺喂寶寶,因此掌握好忌服的中藥,不亂服用,以免對寶寶造成傷害。
(2)不要盲目食用人參。幾乎每個人都覺得人參是補品中的佳品,營養價值非常高,它不僅能夠提高人體免疫力、抗衰老,還能對心血管、內分泌係統等起到很好的補助作用。古代醫書中也有記載:人參對人體有“補五髒、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明目開心益智”功效,是大補之食品。因此,很多人補身體總喜歡食用人參,但是在此提醒大家,不要被人參的好處蒙蔽了眼睛,因為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服用人參,物極必反的道理大家都懂,大補也會補出問題。
也許有人會說產婦一定適合服用人參,因為她們分娩時的產創與出血,加上產程中的力氣消耗,會使她們生產後處於“多虛多淤”的狀態,需要滋補,這就大錯特錯了。中醫有句話:“在該用人參的時候使用人參,則人參是補藥;在不該用人參的時候用人參,則人參就是毒藥”,所以不能擅服。
“人參大補元氣”,服用過多,可使血循環加速。這對剛生完寶寶的產婦很不利,因為孕婦在分娩過程中,內、外生殖器的血管多有損傷,而服用人參,有礙受損血管的自行愈合,反而造成出血過多,流血不止,甚至大出血。研究表明,由於產後立即服用人參可使陰道流血過多而導致產婦貧血,有的還可能出現產後煩躁綜合征。
患有如下病症的產婦不能服用人參:患有高血壓的產婦服用人參會進一步加重高血壓的病情;有高血脂、動脈硬化的產婦,在服用人參後會使食欲亢進,出現體重增加、身體困頓、反應遲鈍、頭重腳輕等不良感覺;舌苔黃厚的產婦,服用人參會使人體氣機留滯加重,引起食欲不振、腹部脹滿、便秘的問題。此外,發燒的產婦也應注意,最好先查明發燒的病因,對症治療,盲目進補隻會火上澆油。
某些藥物成分影響產婦恢複。人參所含的多種藥物有效成分,如作用於中樞神經及心髒、血管的“人參皂苷”,作用於內分泌係統的配糖體等,這些成分能使人體產生廣泛的興奮作用,其中人參對人體中樞神經的興奮作用,能導致服用者出現失眠、煩躁、心神不寧等一係列症狀,當出現這些症狀時,產婦就不能很好地臥床休息,影響體力恢複。
所以說,人人讚賞的人參也是有它的弊端的,如果你覺得妻子生產後體力欠佳、氣虛,可以讓她多吃些營養豐富、易消化的瘦肉、魚、蛋、奶、豆製品以及新鮮蔬菜、水果,還可以適當喝些湯。千萬不要盲目地讓愛妻服用人參,它不但不會幫到愛妻,還有可能會害了她。
總之,產婦用藥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如果在治療上必須使用以上藥物,應暫時停止哺乳,采用人工喂養。
給妻子的產後多汗支招
妻子產後易出汗,很多家人或者產婦自己都覺得這是不正常現象,是身體不健康的表現,所以為此十分擔憂,這大可不必。我們應該知道產婦排泄水分主要有三個途徑:一是以泌尿係統從尿液中排出,二是通過呼出的氣體以水蒸氣的形式排出,三是以皮膚出汗的方式排出。所以,產婦在產褥早期不僅尿量增多,而且皮膚排泄功能旺盛,排出大量汗液,使產婦無論在冬天還是在春秋季節都是汗涔涔的。
產婦出汗的原因也有多種,首先婦女懷孕後體內血容量比孕前增加30%左右。一個正常人的血液量約占體重的1/10,為4000~5000毫升,而妊娠期孕婦則要增加1000毫升之多,大量的水分在孕婦體內瀦留。分娩以後,產婦的新陳代謝和內分泌活動顯著降低,體內瀦留的水分必須排出體外,才能減輕心髒負擔,有利於產後機體的康複,所以皮膚的排泄功能旺盛,造成產婦大量出汗。此外產後許多產婦喝紅糖水、熱湯、熱粥較多也是產後出汗的原因之一。一般在產後頭1~3天較為明顯,於產後1周左右則自行好轉,約需2周能恢複到孕前水平。
產後出汗多雖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作為產婦本人要加強自我保健與護理,這對產婦身體的康複大有益處。首先,室內溫度不要過高,要適當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第二,產婦穿蓋要合適,不要穿戴過多,蓋的被子不要過厚。第三,出汗時要用毛巾隨時擦幹,勤換衣服,尤其產婦的內衣內褲要及時更換。第四,有條件的話,要洗淋浴,也可以每晚用溫水擦洗,一定要避免著涼。
此外如果產婦不希望自己出汗太多,可以運用食療來調理:
(1)泥鰍魚湯。先將泥鰍魚用溫水洗淨,去腸,用鐵鍋加食油煎至金黃色,加清水350毫升,煮至100~150毫升,加鹽即可飲湯。
(2)糯稻根魚粥。先用糯稻根去掉沙泥,放入沙鍋中煮出水600毫升,備用,再用鯽魚一條,洗淨,用鐵鍋煎至金黃色,然後與粳米一起放進沙鍋內,加入已煮好的糯稻根水用慢火煮成粥,調味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