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姝看著他們,心想自己怎麼就淪落到了看心理門診的地步?從前所有人都覺得她是個樂天派,看事情喜歡看正麵,即使麵對困難也很樂觀,樂觀到甚至有些缺心眼,可是現在,她動不動以淚洗麵,憂心忡忡,精神緊張,甚至,還產生了幻覺。
劉姝長歎了一口氣:柳原,這一切都是拜你所賜。
醫生看病的速度很快,幾乎是二十分鍾一個。本來,二十元一次的診療費是不可能享受到什麼完善的心理谘詢服務的,大多數病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很多都是直接來開藥的。這樣想著,劉姝頓時對這次的心理谘詢失去了信心。
但是,既來之則安之吧。
一個多小時過去了,終於輪到了劉姝,此時已經將近四點半,她是最後一個病人了。她快步走了進去,喊了一聲“醫生您好”,隨手把門關上了。
這個動作引起了心理醫生的注意。
這是一個上了年紀的心理醫生,頭發花白,看起來將近六十了。他的名牌上寫的是“主任醫師:李心天。”劉姝給他的第一印象很特別,她的心理測試完全正常,表情動作也沒有明顯的心理異常的症狀,從衣著氣質來看應該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但是她的眉宇間有一股淡淡的憂傷,他想他應該是遇到什麼煩心的事情了吧。
劉姝沒有心理谘詢的經驗,猶豫了半天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李主任問:“請問我有什麼可以幫助你的嗎?”
劉姝愣了愣說:“我最近睡眠不好。”
李主任笑笑:“到我這裏來的人很多都會睡眠不好,但這隻是表麵症狀。你是不是遇到什麼煩心事了?”
他有一雙看透人心的眼睛,劉姝覺得在他麵前無處躲藏,於是一五一十地將自己和柳原的故事和盤托出。
故事講完了,李主任一直在認真傾聽。末了,他對她說:“你回去吧。你應該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我倒是覺得你先生應該過來看看。”
劉姝楞了楞,說:“醫生,我現在出現了幻覺,你不覺得這是精神病的症狀嗎?是不是需要先吃點藥?”
醫生笑道:“你完全不需要吃藥。有幻覺,不見得都是精神病。你以前出現過幻覺嗎?”
劉姝斬釘截鐵地說:“當然沒有,也就是最近一個禮拜才有的。”
李主任說:“那你從前會經常感到恐懼,會憂鬱嗎?”
劉姝說:“也沒有。”
李主任說:“所以,你現在的症狀是由環境引發的臨時性的情緒障礙。像你這種情況我也見過很多,我建議你們接受家庭治療。所謂家庭治療,是以家庭為對象實施的團體心理治療模式,其目標是協助家庭消除異常、病態情況,以執行健康的家庭功能。家庭治療的特點是,不著重於家庭成員個人的內在心理構造與狀態的分析,而將焦點放在家庭成員的互動與關係上;從家庭係統角度去解釋個人的行為與問題;個人的改變有賴於家庭整體的改變。”
劉姝被這段話講的雲裏霧裏的,但她還是禮貌地對李主任說:“我知道了,我回去和我先生說說看。不過我覺得他不太可能會和我一起來。”
李主任說:“你告訴他,如果他真的關心你,想解決你們的婚姻問題,不希望你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就一定要來。”
劉姝點了點頭,說了聲謝謝,轉身離開了。
劉姝並沒有立刻采納李主任的建議,她覺得自己現在的症狀這麼明顯,而李主任竟然說她沒有問題,顯然很不專業。於是第二天,她又去了。
劉姝連著去了五天,每天的專家都不一樣,但是每個專家給她的意見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她沒有問題,問題出在柳原身上。最後一個專家非常明確地告訴她,根據劉姝描述的柳原幾次自殘的情況,可以初步判斷他有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或者,他有病態人格。如果是前者,可以通過心理谘詢的方式解決,但如果是後者,幾乎無藥可救。
這個結論讓劉姝的感覺非常複雜。一方麵,她如釋重負地確認自己沒有精神病,另一方麵,她又對柳原的狀況頗為擔心。若他真的有問題卻不自知,也不願意接受治療,是不是就意味著他們的關係將永遠這樣僵持,暗無天日?
而她自己,又能在這樣緊張焦慮的狀態下堅持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