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家庭教育(4)(3 / 3)

如果你因為他們問出了這個你自己忌諱的問題而“惱羞成怒”,那你就等於讓你的孩子得到了一個教訓:他們從此認為“性”就是“見不得人”的事。

總之,不管成人或兒童,他們對事物的反應都是一樣的,若他們能很容易地得到問題的答案,並且有機會了解事物的真相,則他們也很容易就把這件事拋到腦後;如果他被嚴格禁止接觸某些事物,則他們就要暗地裏揣測真相,並對它產生更大的好奇、更壞的誤解了。

“性教育”正是這樣,開放比保守好,坦白比顧左右而言他好,你越早讓孩子明白“性”這回事的真相,越能幫助他建立正確的性觀念。

熱心推行性教育的西方人士說,上一代人沒有受過性教育,這是上一代年輕人和這一代年輕人的不幸。這句話含意深遠,它告訴我們,如果父母沒有正確的性知識,建立正確的性觀念,那麼,他們就會影響子女,一代一代地把錯誤傳播下去。因此,倘若你希望你的子女有正確的人生方向和幸福的婚姻生活,請先教育你自己——性不肮髒,性不曖昧,性不隻是生理學的一部份,它也是愛和溫暖、責任和創造的代表。

孩子們需要性教育,性教育的法則和一般的教育沒有兩樣,它仍然靠“諄諄善誘”這四個字。

你的子女發出有關這方麵的疑問時,心思非常單純,他們也隻需要單純但是正確的答案,你別讓自己心裏的疙瘩把事情弄複雜了。

性教育的六大疑慮

性教育的基本課程是教孩子愛自己的身體,也愛別人的身體。你不必因為不知該從何時開始給子女這方麵的教育而彷徨,也用不著如臨大敵,鄭重其事地安排時間、地點來和你的孩子談這回事,因為,性教育從孩子出生那一天就該開始了。

有人主張如果要讓孩子學拉小提琴,那就要盡早開始,因為當孩子懂得這是一門困難的藝術時,他已經渡過了最困難的階段。同樣的道理也可以引用到子女的“性教育”上,你愈早開始給孩子們性教育,愈容易幫助你們兩代之間思想和情意的溝通。

美國的性教育專家狄龍和殷標斯基曾經合作過一本有關子女性教育的書,他們認為性教育是有用的,必需的;如果父母在子女到達學齡時仍未給子女任何性教育,則他們必定是由於下列六種疑慮之一:

1.“我要孩子們純潔無瑕,不願讓某些想法進入他們的腦中。”有這種想法的父母怕孩子知道性的真相會破壞他們的純潔,他們認為子女對性有了了解之後,會進而“實習”一番,因而不願讓子女有任何性知識,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事實告訴我們,絕大多數的未婚媽媽和少年性犯罪者,都沒有從他們的父母那裏獲得正確的性知識,以致誤人了歧途。

純潔不是以無知做基礎的,讓子女受良好的性教育乃是教他們保護自己純潔的最好方法。

2.“他還太小,現在不需要告訴他這些,將來有的是機會。”這種說法其實是父母的托詞。“他們太小”,有些父母甚至在他們的子女上了高中,還以此作借口來逃避對子女談性問題。

其實,幼童不需正式的教學,就能獲得了許多有關性方麵的知識。小孩子會觀察、會聽、會看、會參加同伴的性遊戲,等他上學以後,他還會從早熟的同學那裏聽到一些具實或想像的性經驗,也會似懂非懂地揣測女孩子的身體構造、男孩子的行為反應——當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還小,還用不著給他任何性方麵的指導時,常常已經太遲了。

孩子比我們想象中早熟得多,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的孩子從自己的父母獲知性方麵的事時,距離他從別人那裏聽到的“真相”和歪曲的說法至少晚了五年!

3.“他可以在學校裏學到”。國外有些學校已經開始有了性教育的課程。但沒有一個學校能確知你的孩子、或任何一個孩子,在某—特殊時期的特殊需要。

如果孩子對性已經有了誤解,這些教材並不能幫助他們糾正錯誤,因為學校裏學生眾多,沒有時間循序漸進,也無法聽取每一個孩子的意見和疑問,故而也就很難針對他們的錯誤加以澄清了。

再說,學校的性教育常常附屬於生理或生物課程中,所以,有關愛、婚姻與家庭的事絕口不談,但是,性教育的真正目的卻不是要把孩子教成生理學專家,而是要讓他們獲得完整和成熟的人格。因此,唯有與子女相處最久、了解最深、最得他們信任、也最希望他們有一種幸福美滿人生的父母,才能給他們最恒久與細心的指引。

4.“我一說起這件事就很難為情,甚至窘得無法啟齒。”這種父母誤以為孩子和自己一樣,對性有著深重和強烈的感受,因此和孩子談這件事會覺得難堪。事實上,孩子對性毫無經驗,任何話語都不會觸發有益的或有害的記憶或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