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評估方法在森林資源的應用
林業水利
作者:穆榮波
一、森林資源資產價格的主要構成要素
森林資源作為一種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天然林和人工林相比,除了更新方式不同外,都要進行管理,國家每年都要投入千百萬元的資金進行森林資源的保護。森林資源資產的價格影響因素,包括市場供求因素以及所投入的必要的勞動量因素。森林資產價格,主要由下列因素構成:
1 營林生產成本 營林生產成本是確定森林價格的基礎。營林生產成本應以能夠提供商品材的宜林地的營林生產成本作為依據。
2 資金的時間價值 由於培育森林資源的長期性,在營林生產過程中,需要不斷投入資金,森林資源資產價格的評估應充分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對林木價值的影響,充分考慮資金占用的利息,營林生產成本應以複利計算。同時,林木在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價值,同一樹種在不同年齡林木價值不同,形成森林的時序成本和時序價格。
3 利潤 森林資源資產的價格中應當包括營林利潤。在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中,營林利潤率的確定,可以以社會平均資本利潤率為基礎,同時考慮到營林生產周期長、風險大,再加上林木生產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4 稅金 森林資源資產經營過程中應繳納的各種稅費。
5 林木生產中的損失 在漫長的森林培育過程中,林木可能會遭受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如火、風、雷、水、病蟲害等,會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在評估中,必須對林木生產過程中的這些意外損失做出合理的估計。
6 地租 在我國,林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森林資源資產的價格中應包括絕對地租和級差地租,地租量應根據不同林地、不同樹種、不同經營水平等因素確定,如氣候條件、土地肥沃程度、交通條件、宜林性質等因素。
7 地區差價和樹種差價 林木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條件下,經過人類勞動而生產出來的,因此,林木的成本與價格,既受自然條件的製約,又受林木本身生態特性的影響,形成了林木的地區差價和樹種差價。因此,差價是森林資源資產價格的重要特征。
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資料收集與資產核查
1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資料收集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必須搜集掌握當地有關技術經濟指標資料,主要有:①營林生產技術標準、定額及有關費用資料;②木材生產、銷售等定額及有關成本費用資料;③評估基準日各種規格的木材、林副產品市場價格,及其銷售過程中稅、費征收標準;④當地及附近地區的林地使用權出讓、轉讓和出租的價格資料;⑤當地及附近地區的林業生產投資收益率;⑥各種樹種的生長過程表、生長模型、收獲預測等資料;⑦使用的立木材積表、原木材積表、材種出材率表、立地指數表等資料;⑧其他與評估有關的資料。
2 森林資源資產核查 森林資源資產的實物量是價值量評估的基礎,評估機構在森林資源資產價值量評定估算前,應由林業專業技術人員對被估的森林資源資產進行實地核查。根據不同的評估目的、評估對象特點和委托方要求,可選擇使用抽樣控製法、小班抽查法和全麵核查法進行核查。森林資源資產核查項目,主要包括權屬、林地或森林類型的數量、質量和空間位置等內容,具體項目:
林地。所有權、使用權、地類、麵積、立地質量等級、地利等級等。
林木。樹種權屬、樹種組成、林齡、平均胸徑、平均樹高、幼齡林的單位麵積株數、中齡林單位麵積活立木蓄積,近、成、過熟林的立木蓄積,材種出材率等級、經濟林的單位麵積產量、薪炭林的單位麵積立木蓄積量、未成林造林地上的幼樹的造林成活率、造林保存率、竹林的立竹度、均勻度、整齊度、產筍量等;其他與評估有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