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少女生活健康心理指南(9)(1 / 3)

當我們知道“多賺一點兒,少花一點兒時”,知道如何減輕自己身上的重負,並且幫助他人減輕負擔時。

當我們具有足夠的智慧,實實在在度過每一天,不為昨天的事情困擾,不為明天的事情擔心時。

當我們眺望遠處的地平線,發現自己的渺小,並且不會因此而失去自己的信仰、希望和勇氣時。

當我們知道每一個人都像我們自己一樣,或高貴,或可恥,或神聖與孤獨,並且學著原諒他們、愛他們時。

當我們能夠同情他人,同情他們的悲哀甚至罪過,知道每一次努力都會麵對很多困難時。

當我們知道如何去交朋友、保持友誼,不計較他人和自己的缺點,知道如何把朋友留在自己的身邊時。

當我們知道有些偉大的書籍是非常美好、恬靜、充滿想像力,並且把這些書籍作為自己的朋友和導師時。

當我們喜愛鮮花,拋開獵槍去追逐小鳥,與孩子一起忘情歡笑時。

當我們在艱辛而又無聊的生活中找到快樂與高貴的秘訣,並且把艱辛的生活看成一場遊戲時。

當滿天的星鬥和水麵的波光喚起我們的美好情感時。

當我們能夠發現每一種信仰(不管這種信仰屬於哪一種類型,這些信仰應該能夠幫助人們揭開人生神聖的意義)的優點時。

當我們在看路邊的一個小坑,而我們所看到的不僅僅是汙泥時;當我們看到一個罪犯,而所看到的不僅僅是罪過時。

當我們知道如何去愛,如何去祈禱,如何去開懷大笑,如何去服務於他人,高興地去生活並且不懼怕死亡時!

快樂發自於內心世界

你快樂嗎?

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這又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人生在世,誰都希望生活得快快樂樂。快樂的人生是一次成功的旅行。擁有快樂的心情會感到活著是美好的,但隻有理解了快樂的真諦,才可能擁有真正快樂的人生。

快樂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情感,是一種清澈美妙的內心感受。真正的快樂是生命本性的自然流露,來源於自己精神的內部。並不為外物所左右。

天上有一隻鳥在飛。一位拄鋤田頭的人歎氣道:它真苦,四處飛翔為覓一口食。另一位倚窗懷春的少女也正好在看這隻鳥,她歎氣說:它真幸福,有一雙美麗的翅膀。麵對同一種境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情、見解。滿懷希望,你就會有一種振奮的感覺;失意悲觀,你就會有一種痛苦或失落的感歎。當自己人生理想不能實現,或者見解、行為不為世人所理解時,就會使人迷惘、失意。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情緒,會使人對境況產生相同的或近似的聯想、類比。

有一位小學教師對她的學生進行了一次心理實驗。

她對學生們說:“最近的科學報告已證實,在學習上,藍色眼睛的孩子比棕色眼睛的孩子更聰明,學習成績更好。”她將學生分成“藍眼睛組”和“棕眼睛組”。

大約一周左右,“棕眼睛組”的能力水平明顯下降,而“藍眼睛組”的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然後她對全班宣布,是她弄錯了,藍眼睛和淺色眼睛的孩子才是“弱者”,而棕色或深色眼睛的孩子才是“強者”。很快“棕色眼睛”的學生能力提高了,而“藍色眼睛”的學生能力下降了。

我們的命運,全部取決於我們的心理狀態。愛默生說:“一個人就是他每天所想的那些——他不能夠是別的樣子!”曾經統治羅馬帝國的偉大哲學家馬爾卡斯·阿流士,把這個道理總結成一句話——“生活是由思想塑造的”。

思想本身,以及怎樣運用思想,能把地獄造成天堂,也能把天堂變成地獄。

不錯,假如我們想的都是快樂的事情,我們就能快樂;假如我們想的都是悲哀的事情,我們就會悲哀;假如我們想到一些可怕的情況,我們就會害怕;假如我們想的是不好的念頭,恐怕就很難保持內心的寧靜平和了;假如我們想的全是失敗,我們就會屢遭敗績;假如我們老認為自己是個可憐蟲,大家就會對我們敬而遠之。

一個人因發生的事情所受到的傷害,比不上因他對發生事情所擁有的偏見來得深。如果你感到不快樂,那麼惟一能找到快樂的方法,就是振奮精神,使行動和言詞好像已經感覺到快樂的樣子。

快樂人生靠自己

不論外在環境是否狂風暴雨,隻要心中有陽光,人生永遠充滿希望。當消極心情出現時,要讓自己的心情轉換成積極心態;當憂鬱心情出現時,要立即想辦法將自己的心情調適到開朗的地步。

有一個女孩子,她生性樂觀積極,也很懂得過日子,更知道要如何排解自己的不快。

清晨醒來,她會對鏡中的自己大聲說:“今天是個好日子。”即使昨天的壞情緒尚未恢複,她還是會大聲地說。

然後刷著牙,想著刷牙是一件多麼令人愉快的事,牙齒將變得潔白幹淨,不會受到蛀蟲的侵襲,口氣清新。

洗瞼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因為清水的濕潤,會使臉上的皮膚感到無比的舒暢。這都使她的腦細胞感到無比快樂。

她把細胞快樂論告訴人們,如果我們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很快樂,我們自身當然也會非常地快樂。因為人的身體是由60~70兆個細胞組合而成的,所以讓所有細胞和睦相處,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樁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