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加快國際民調智庫建設
觀點
作者:翟石磊
2014年12月,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管理學院艾什中心(Ash Center)官方網站公布了對世界主要國家領導人形象的全球公眾調查結果,在受訪者對本國領導人認可度、30國受訪者對10國領導人認可度、以及受訪者對本國領導人正確處理國內及國際事務信心度方麵,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都排名第一。該調查征詢了來自30個國家的公眾對於10位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領導人的看法,著重從知名度、關注度、認可度、信心度等維度開展調查。①
該民調報告出自於美國著名大學的研究機構,其研究結果在西方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報告顯示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的國際影響力處於領先位置,這充分顯示了中國國家影響力和中國領導人國家治理和參與國際治理的認可度。該中心學者托尼·賽奇教授指出,本次調查數據有兩個明顯特點:
第一,受訪者的態度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各國受訪民眾對各自國家領導人和他國領導人的態度存在明顯差異。比如,中日兩國民眾對彼此國家和國家領導人的態度都是相當糟糕的。
第二,政治體製的特征與公民對各自國家領導人的態度存在相關性。總體而言,在多黨製國家或真正的兩黨製體製中,例如歐洲和美國,受訪者對本國領導人的態度較為謹慎。
總體來講,此民調結果體現了中國領導人較好的國際影響力和認可度。但是我們不能忽視該民調背後所蘊含的潛在的憂慮。該民調從問題設置到執行,以至結果的發布都是美國單方麵操作,這更多體現了美國視角。作為崛起中的世界大國,中國需要反思如何表達出自己的聲音和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國際民調也日益成為各國領導人決策的重要依據。
一、西方民調機構的國際民調議程
出於政黨選舉的需要,西方國家很早就開展了民意調查。蓋洛普作為美國最早最大的民調機構,自20世紀30年代就開展係統的民意調查。調查問題領域逐漸涵蓋政治、商業、文化等。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曾用名:芝加哥外交事務委員會)是美國著名的智庫,同時也是國際民調重要參與者。基於冷戰需要,該機構於1975年發表了第一份國際民調報告。進入20世紀90年代,該機構多次在其全球民調報告中設立中國專題,內容涵蓋中國崛起、中國政治、中國經濟以及中國軟實力等方麵。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和西方其他國家的跨國政治民調進入了迅速發展的階段。美國成立了皮尤研究機構、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跨大西洋民調項目、英國廣播公司民調、世界輿論、世界價值觀調查、世界晴雨表等。這些民調機構定期發布報告,主題涵蓋政治、經濟、安全等;同時緊密追蹤形勢變化,適時推出國別民調專輯。以上各機構的跨國民調往往包括以下問題:你如何看待某個國家,如何看待某國的影響力(積極或消極),如何看待某國領導人,如何看待某國的自由,如何看待某國經濟發展,如何看待當前你國家的形勢,你是否滿意於當前的生活,如何看待宗教,如何看待媒體自由,如何看待某國的跨國行動,如何看待社會價值觀,如何看待諸如聯合國這樣的國際組織以及如何看待某國的軟實力等等。
二、西方民調機構的涉華議題設置取向
西方民調機構的政治功能主要包括兩個方麵,首先是服務國內政治需要,即通過國際公眾輿論影響國內政治決策;其次是影響國際輿論。西方民調機構的報告通常會通過國際研討會、報告論文以及媒體報道等方式進入國際輿論場,進而產生全球效應。這些報告通常會對當事國的媒體和民眾產生重要影響。
與媒體報道相似,西方民調機構也會通過設置民調議程來形成體現其價值觀的民調報告。縱觀近些年西方涉華民調報告,我們可以提取如下四個主要議題:
第一,如何看待中國崛起,這是一個被持續關注的主題。基於這個大的主題而形成了以下三個子命題,即:你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對你而言是好事還是壞事?如何看待中國國際影響力?你認為中國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嗎?
第二,如何看待中國國家形象?這是一個宏觀的視角,也是整個西方涉華民調最常問的話題。被調查者往往選擇喜歡、不喜歡或不清楚。
第三,進入21世紀以來,西方涉華民調議題逐漸涵蓋中國社會自由和國家領導人等更加具體的問題。比如,你如何看待中國社會自由?你對中國領導人是否有信心(2006、2007、2011、2012、2014)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