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那鄉紳富家子弟那有願意上軍前打仗送死的,隻有那些窮人家的子弟沒辦法才吃糧當兵的,好在那個時侯你要是不想去當兵打仗就可以花錢買人來替自己當兵去,到時候隻要是人頭夠數了就行了。所以這信一放出去立刻就有前來打聽的,問他們用多少錢可以替名,就這樣,他們二人不但沒有求人隨軍出征,還把自己給賣了個好價錢,就頂名替人出征了。
這時夏蓮也是女扮男裝同大家一起就來到了元帥大營,那元帥擇良辰吉日整隊出發。
大隊這日來到了黑風寨,這黑風寨現在早已不在官府的手裏,而是在幾年前就被土匪占領了。但是地方官府誰也不願觸這個黴頭,也就聽之任之了,反正他們隻要不攻打府衙就行。
可是朝廷來的這位烏有仁元帥不知道這回事呀,他就是奉了朝廷的命令,隻要是有割據反叛者就一律視為朝廷得逆賊,全部都要加以剿滅。這正好也就符合了地方政府的心願了,這叫摟草打兔子,讓朝廷的大軍捎帶著這的每一塊全蕩平了,這樣不但平定了地方,剿滅了反賊,自己還能脫得一身的清白。如此一來地方土匪占城割據之罪就沒了,還鬧個剿匪有功。
沒想到,就這嗎一個饑民造反的事,一下子就能成全不少的人。看起來這造反還真是個行善積德的好事,能成全不少的人。反過來為什麼饑民要造反卻沒人管了,也就沒人追究了。
而烏有仁元帥這邊卻是雄心勃勃,他自幼飽讀聖賢之書,那是堂堂的文探花出身,在翰林院供事多年。這回有了叛亂就臨時任命他為剿匪大元帥前來剿匪。這烏有仁可是一個正人君子,品行端正,一身剛正不阿的品質,滿腹治理天下的經論,行的禮儀之事,一心為朝廷辦事,心係國家大事,他是一心想平定這次饑民的叛亂,一來安邦二來定國三來實現自己的生平包袱。所以對於這回出征剿匪,這烏有仁元帥是信心百倍的,一定要馬到成功。
雖然他有這些的雄心壯誌,可是由於朝廷已經多年未見戰事,戰備疏鬆,兵員嚴重的不足,部隊全都吃空餉拿空額。這回到了有戰事的時候才發現兵員嚴重的不足,就更談不上訓練了。於是這才有了臨時征兵的事情發生,同時也就有了他這個文官掛武職的怪事出現了。
不過,烏有仁元帥還是有信心的,因為有一點他是知道的,就是朝廷的人多,他調來的軍隊要比饑民叛賊多,同時他還是各個擊破。這樣一來,得勝的幾率就更大了。我的軍隊就是在笨蛋,幾個打你一個還不行麼。再說了,我這天兵是什麼素質;你們饑民又是什麼素質。
要是這樣看,官軍這邊還是占有絕對的優勢的,這就叫不打無把握之仗。烏有仁元帥心裏盤算著,真是越算心裏越有把握,越想心裏越美,因而也就放心大膽的指揮部隊前進了。
黑風寨本來隸屬白水府,同時距離白水府也不遠,於是烏有仁元帥就率隊先來到了白水。闔府官員一聽是欽差元帥大人到了,就趕緊的集合所有的大小官員出城十裏進行迎接。跪拜恭敬之後就像眾星捧月一般就把個欽差元帥的人接到了府衙之內,並把府衙改為了剿匪臨時行營。一切很快布置就緒,給元帥接風大宴軍卒完畢,就等著元帥升帳排兵布陣了。
看來這元帥還真是排兵布陣的行家裏手,來到後並沒有急著出兵打仗,而是要來了當地的軍事地圖,又派出了幾十路的探馬,還找來了當地的地裏鬼詢問了當地的山川要塞以及風土人情等等,把前期的工作做的是一應俱全,就是兵聖在世也找不出來一絲的瑕疵。
把這些的事情都辦好後,又對所屬部隊進行了短暫的訓練,到了這時烏元帥就想,現在已經做到統攬全局了,也可以說做到彼知己萬事俱備,這要是在打不贏可就真的沒有天理了。
可是就在這天的晚上,就出了一點事情,烏元帥剛剛睡到半夜,就聽見旁邊廂房子劈裏啪啦的就著起啦火,這火著的一是快,二是大,很快就上了房頂了,接著就燒到這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