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藥物治療,中西結合療效更佳(3)(2 / 3)

【功能主治】溫陽補氣,滋陰養血,疏風祛邪,舒筋活絡。用於痹證偏於氣血虧虛,經絡閉阻,表現為關節疼痛、腰膝酸楚、四肢麻木者。

【規格與用法】蜜丸,每丸7.5。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黃酒為引,或溫開水送下。

【處方須知】發熱者慎用。

2萬靈筋骨膏

【藥物組成】生川烏,麻黃,當歸,土鱉蟲,芫花,豬牙皂等。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舒筋,散瘀定痛。凡外受風寒濕邪或外傷勞損,致使軀體、四肢、肌肉、筋骨酸麻脹痛,行動艱難者均可選用。

【規格與用法】膏劑。小張膏藥油重15克,大張膏藥油重30克。外用,先用生薑擦淨患處,然後將膏藥加溫軟化後貼於患處或穴位上即可。

【處方須知】孕婦忌貼於臍腹部。

3萬靈片

【藥物組成】炒蒼術,防風,製草烏,當歸,朱砂(飛),全蠍,麻黃,細辛,川芎,炙甘草,荊芥,雄黃,羌活,製川烏,金石斛,天麻,生首烏。

【功能主治】溫經止痛。用於風、寒、濕邪侵襲經絡,關節冷痛。

【規格與用法】每片2克。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處方須知】濕熱痹證勿用,孕婦忌服。

4三蛇風濕藥酒

【藥物組成】金錢白花蛇(鮮),烏梢蛇(鮮),王錦蛇(鮮),黃芪,獨活,丹參,海桐皮,石楠藤,枸杞子,羌活,木瓜,乳香(製)等15味。

【功能主治】祛風濕,透筋骨,通經絡,止疼痛,散瘀腫。用於全身風濕痛,四肢麻木,腰膝酸痛,坐骨神經痛,跌打損傷,半身不遂。

【規格與用法】

①每瓶250mL。

②每瓶500mL。口服,每次10~20mL,每日2~3次,3周為1療程。

【處方須知】肝病、糖尿病、嚴重心髒病患者不宜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忌服;乙醇過敏者忌服。

5萬通筋骨片

【藥物組成】川烏(製),草烏(製),馬錢子(製),麻黃,桂枝,紅參,烏梢蛇,牛膝,鹿茸,續斷,細辛,刺五加等25味中藥。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用於痹證,腰腿疼,肌肉關節疼痛,屈伸不利,肩周炎,頸椎病,風濕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見以上症候者。

【規格與用法】每片0.28克,每盒24片。口服,每次2片,每日2~3次,或遵醫囑。

【處方須知】本品宜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宜超量服用,定期複查腎功能。高血壓、心髒病患者慎用,孕婦禁服。

6天和追風膏

【藥物組成】生草烏,生川烏,麻黃,細辛,羌活,獨活,威靈仙,紅花,乳香,沒藥,龍血竭,肉桂油,冰片等35味。

【功能主治】溫經通絡,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用於風濕痹痛,腰背酸痛,四肢麻木,經脈拘攣等症。

【規格與用法】7厘米×10厘米,每盒4片,外用,貼患處。

【處方須知】孕婦禁用,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7風濕馬錢片

【藥物組成】馬錢子(製),僵蠶(炒),全蠍,麻黃,沒藥(炒),乳香(炒),蒼術,牛膝,甘草。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鎮痛。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坐骨神經痛。

【規格與用法】每片0.17克,每盒2板,每板12粒。口服,每次2~3片(普通),每次4片(極量),每日1次。

【處方須知】兒童、老弱者慎服,不宜多服、久服。

8風濕鎮痛片

【藥物組成】丁公藤,黑老虎,桑寄生。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通絡,補腎強筋。用於行痹、著痹、痛痹、尪痹、頑痹,肢體關節肌肉疼痛,反複發作,活動不利,肌膚麻木不仁,甚則出現關節僵硬變形,舌苔白,脈沉緊或沉弦。

【規格與用法】片劑。口服,成年人每次4~5片,空腹溫開水送服,每日3次。3~7歲服成年人劑量的1/3,7歲以上小兒服用成年人劑量的1/2。

【處方須知】避風寒,預防感冒。

9華佗再造丸

【藥物組成】當歸,川芎,白芍,紅花,紅參,五味子,馬錢子,南星,冰片等。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化痰通絡,行氣止痛。用於風寒濕邪雜至,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肌肉、筋骨、關節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等症。

【規格與用法】丸劑。①每瓶8克,每盒10瓶;②每瓶80克(瓶內附有藥杯,每平杯裝量8克),口服,每次8克,每日2~3次,連服10日停藥1日,30日為1個療程。可連服2~3個療程,或遵醫囑。

【處方須知】孕婦忌服。服藥期間如有燥熱感,可用白菊花蜜糖水送服,或減半服用,必要時可暫停服藥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