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用:溫熱服食,適用於便秘、痔瘡便血、高血壓等。
(8)桑仁粥:桑椹子20~30克,粳米100克,或加冰糖少許。先將桑椹浸泡片刻,洗淨後與米同入砂鍋煮粥,粥熟加冰糖稍煮即可。
功用:此粥補益人體,可隨意經常食用。
(9)芋粥:芋頭60~90克,粳米100~150克,砂糖適量。將新鮮芋頭洗淨、去皮,切成小塊,與粳米煮粥,粥成後加入砂糖稍煮,沸熱即可。
補脾胃,消瘰鬁,可隨意間斷服食,分早晚溫熱食用。
(10)大蒜粥:紫皮大蒜30克,粳米100克。將大蒜去皮,放沸水中煮1分鍾後撈出,然後將粳米放入煮蒜水中煮成稀粥,再將蒜重新放入粥內,同煮為粥。
溫熱服食,可降血壓、止痢、抗結核。
(11)豬腎粥:豬腎100克,大米120克。將豬腎除去腰臊洗淨,放入鍋內,添入適量水,燒開煮成湯。將大米淘洗幹淨,放入豬腎湯內,用慢火煮熟,即可食之。
功用:色白味美,補益腎氣。
(12)扁豆山藥糯米粥:扁豆15克,淮山藥30克,糯米60克。扁豆、山藥、糯米洗淨放在砂鍋裏,加水500毫升用文火煮熟。
功用:健脾補腎利水,尤對脾虛所致白帶病有效。
(13)桂圓蓮子粥:桂圓肉約30克,蓮子約30克,糯米30~60克,紅棗10枚,白糖適量。將蓮子去皮心,紅棗去核,與桂圓糯米同煮做粥如常法,食時加糖。
養心寧神。
(14)大棗粥:大棗10~15枚,粳米60克。將上兩味同煮成粥。
功用:補氣血,健脾胃。
(15)鯉魚粥:鮮鯉魚、大米各適量。將大米淘洗淨,添入適量水,用慢火煮開;將鯉魚除去腮、內髒和魚鱗,洗淨,放入鍋內,添入燒開的水,煮至魚湯色白而稠。將煮好的魚湯加入半熟的粥內,再繼續煮至粥熟即可食之。
利水消腫,適用於水腫尿少。
糕點
(1)三色棗糕:鬆花蛋3個,生鹹鴨蛋3個,生雞蛋4個,江米紙1方塊(或油皮一張),香油、精鹽、味精、玉米粉各適量。
將鬆花蛋去皮,每個切成4塊菱形;將鹹鴨蛋去清用黃,把蛋黃捏成六個條形;將雞蛋清、黃分開倒入2個碗內,分別加入鹽和味精,再分別打散。
用一方形的搪瓷盤,在盤裏抹上香油,墊上江米紙,然後,把鬆花蛋滾上玉米粉,排列放在江米紙上,中間留下空隙(把鹹鴨蛋黃放在空隙處)。
把盤放入屜內,加入雞蛋黃,用旺火蒸約10分鍾,取出;用淨布拭去表麵水分,放入屜內,再加入雞蛋清,蒸約10分鍾,取出晾涼,翻倒出來,即成三色蛋糕。食用時,按鬆花排列順序,切原片盛盤。
(2)蛋糕:去殼雞蛋500克,白糖450克,麵粉400克。
先將麵粉過篩去掉雜質待用;把雞蛋與白糖放在一起打至色澤轉白,鬆浮而粘稠,體積比原來發大約2倍;在蛋漿發起時投入麵粉拌和,拌和時動作要快,手勢要輕,拌勻即可;拌好後即盛在盤內,置於已沸的水上旺火約蒸20分鍾至熟。
(3)地瓜丁發糕:麵粉1000克,老麵肥300克,地瓜1000克,堿適量。
將麵粉倒入盆內,加老麵肥、溫水600克,和成發酵麵,稍醒後加適量堿液,揣勻待用。
把生地瓜洗淨切成丁,撒在屜布上一部分,將發好的麵鋪在地瓜丁上一半;再鋪一層地瓜丁,再鋪另一半麵,最後又鋪一層地瓜丁,蒸熟。
(4)五白糕:白扁豆50克,白蓮子50克,白茯苓50克,白菊花15克,白山藥50克,麵粉100克,白糖100克。
將扁豆、蓮子、白茯苓、山藥、菊花磨成細麵,與麵粉調勻;加水和麵,或加鮮酵母發酵,發好後揉入白糖。
上籠沸水旺火蒸30分鍾,至熟,出籠後切成塊狀作主食用。
(5)攪京糕:紅果2000克,桂花25克,麵粉100克,白糖2500克,開水750克,白礬2.5克。
將麵粉蒸熟過籮,將白糖用擀麵杖拗碎,與麵粉摻合一起拌勻備用;白礬用開水化開,備用。
將紅果洗淨,上屜蒸爛(約20分鍾)取出,在銅籮上搓成粥(籮下麵放盆),使紅果粥流入盆內;籮裏的紅果皮和核再加水,搓淨為止。
趁熱把糖徐徐放進紅果粥內,隨即放入開水,用手不停地攪動,把白礬水澆進去;攪勻後,再把桂花放入,再拌勻,倒入糖瓷盤內,晾涼,凝固即成。
(6)玫瑰棗糕:玫瑰5克,小棗100克,蜜棗50克,紅糖250克,小米麵50克。
往發酵好的白麵裏放入食用堿,用鼻聞無酸味待用,紅糖用玫瑰水溶化,與小米麵摻入發麵中,調攪成半稀糊狀。
把屜布用水浸濕,將調好的麵糊倒入一半攤平,放上去核小棗,再將剩下的一半麵糊倒上,刮平,放上蜜棗,用屜布裹好,置旺火上蒸半小時即成。熟後晾涼,切塊。
(7)藕絲糕:藕1250克,糯米粉250克,白糖125克,青梅末、瓜子仁、紅櫻桃各少許。
把藕洗淨,削去外皮,切成細絲,控淨水分,放入糯米粉內拌勻。
把拌好的糯米藕絲放在鋪上白布的木格內,撒上瓜子仁、紅櫻桃和青梅末,用旺火蒸20分鍾,即可出屜。
待藕絲糕涼透後,將其切成2寸寬的條,再切成3分厚的片,碼放盤內,撒上白糖,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