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有利健康的習慣(2)(1 / 3)

(1)要合理安排每日的餐次及間隔,養成定時進餐的習慣,同時要注意各餐次數量的分配,比較合理的餐次數量分配是:早餐熱能占全天總熱能的30%左右,午餐占40%,晚餐占30%。放棄早餐不可取,晚餐吃得過飽的危害更大,不僅易導致肥胖,還可能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對中老年更是大忌。

(2)物質的各種營養比例配置要科學、合理、適當,還要有適量的新鮮蔬菜和水果,這樣的膳食結構基本上可以達到平衡。

(3)平衡飲食還要有良好的飲用習慣才能實現,包括細嚼慢咽、充足睡眠、勞逸結合、情緒愉快、專心進食和良好的衛生條件等習慣。

7、粗茶淡飯的習慣

人們常說,吃“粗茶淡飯”有利於健康,但粗茶淡飯到底是什麼?營養學研究顯示,它並非像大多數人認為的那樣泛指各種粗糧和素食,而光吃這些食物也不等於健康。

“粗茶”是指較粗老的茶葉,和新茶相對。以綠茶為例,綠茶素以最嫩、最新鮮的茶葉為貴,但從營養角度來看,並非價格昂貴的新茶一定勝於價格低廉的粗茶和老茶。新茶多為嫩芽,葉片很薄,其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類物質,幾乎不含茶多酚、茶丹寧以及茶多糖之類的苦味物質,所以喝起來口感醇香綿和。隨著日照時間增加,茶葉葉片也變得肥厚,樹葉中大量積累多酚類物質與丹寧,此時采摘的茶葉味道較苦,即我們常叫的“粗茶”。

粗茶盡管又苦又澀,但其中的茶多酚、茶丹寧等物質,卻對身體很有益處。茶多酚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能抑製自由基在人體內造成的傷害,有抗衰老作用。它還能阻斷香腸、火腿中亞硝胺等致癌物對身體的侵害。茶丹寧則能降低血脂,防止血管硬化,保持血管暢通,維護心、腦血管的正常功能。茶多糖能緩解和減輕糖尿病症狀,有降低血脂、血壓等作用。所以,從健康角度看,粗茶的營養價值反而更高。

很多人把“淡飯”和粗糧、素食等同起來。其實,它指的是富含充足蛋白質的天然食物。天然食物是相對於精致加工的食物而言的,既包含豐富的穀類食物和蔬菜,也包括脂肪含量低的雞肉、鴨肉、魚肉、牛肉等。蔬菜中含有人體需要的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等,能防止便秘和消化道疾病,幫助吸收蛋白質、脂肪和糖類,促使體內排出多餘膽固醇,防止高血脂,保護心腦血管的正常功能。蛋白質則是構成一切細胞和組織的重要成分,是生命中的重要能量。

“淡飯”還有另外一層含義,就是飲食不能太鹹。飲食過鹹容易引發骨質疏鬆,甚至骨折,還易患高血壓,長時間飲食過鹹可導致中風和心髒病。

因此,民間所流傳的“粗茶淡飯延年益壽”具有一定的科學道理。要想身體健康,正確的飲食方法是:以蔬菜等植物性食物為主,注意糧豆混食、米麵混食,適當輔以包括肉類在內的各種動物性食品,常喝粗茶。

8、細嚼慢咽的習慣

這是一組有趣的數字:現代人已從40多年前的每餐要咀嚼900~1100次,用時20~30分鍾,下降為現在的每餐咀嚼500~600次,用時5~10分鍾。由於生活節奏增快,食品向精、細、軟方向發展,失去了應有的咀嚼程序,不能充分發揮味覺的反射作用而使食欲減退,不能讓唾液充分分泌而影響消化吸收,形成了種種不利於健康的因素。事實上細嚼慢咽有利於保健養生。

呼籲與建議:進食時還是要細嚼慢咽。

(1)可以潔齒防齲:細嚼慢咽對牙齦組織有按摩作用,可提高其抗病能力。唾液對牙齒表麵的衝洗還能加強它的自潔作用,減少齲齒的發生。粗嚼快咽,進餐速度太猛,易咬傷舌頭、腮幫,有損口腔、牙齒和牙床,甚至易引起口腔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