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熱的夏天,很多人夜間睡臥在鋪了草席的水泥地上或地板上,結果第二天即覺腰腿痛、背痛、四肢及關節不適,甚至不能動彈。
盡管腰背部與胸腹部不一樣,有厚厚的肌肉層,如背部有斜方肌、背闊肌、菱形肌等,腰部有腰大肌、腰背筋膜等,再加上夏天夜晚有時雖熱得難熬,但午夜過後,涼風一起,地麵溫度下降很快,地表變得潮濕。若在地上睡臥一夜,汗出當風,風寒濕邪會侵襲腰部,使腰部肌肉發生痙攣,也會有局部充血、水腫及慢性無菌性炎症等現象,從而引起或加重腰腿痛。
酷暑盛夏,不可圖一時涼快而露宿涼地,以免引起或加重腰腿痛。
(7)晨練之後,臥床再睡
清晨早起,到戶外跑步、散步、練拳,對身體大有益處。負離子對支氣管炎、心血管病、皮膚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有些老年人,喜歡晨練完畢後,再回臥室解衣上床睡一覺,認為這樣會在體力上得到補充,使精力充沛。這是不良習慣,影響晨練效果,不利於保健。
人在晨練時肌肉骨骼活動,全身各器官功能代謝緩慢加快,神經係統的興奮性也隨之增強,因而四肢靈活,思維活躍。這時可以按照常規坐下來吃早點或看看報紙,呷杯香茶,聽段廣播......這樣會使心情舒暢,精力充沛。
晨練後立即上床睡覺有三大害處:
①晨練時,人們的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心肺功能得到加強,這有利於延緩冠心病、高血壓及肺氣腫、肺心病等疾病的發生。晨練後立即再補睡一覺,對心肺功能恢複不利。
②人通過晨練後,機體內產生大量的熱量,常有汗出。此時若重新入睡,容易受涼感冒。在冬天,因被窩的溫度過低,猶如冷凍,汗漬未盡,更易患病。
③晨練後心跳加速,大腦興奮,不能立即進入夢鄉。肌肉因晨練產生的代謝產物,如乳酸等也不易消除,臥床使人感到四肢鬆弛無力,周身不爽。
6、睡覺的3個好習慣
(1)睡前洗腳
入睡前洗腳已成為許多人的一種習慣,它不僅能洗去腳汗、汙垢,達到衛生要求,而且還能給人的健康帶來有利的影響。
別小看腳底,它可是身體內一些器官、組織的縮影,有相應的感受區。現代醫學證明,腳底一旦受到不良的刺激,也會影響相應器官的功能。腳部受涼後,很容易引起感冒。
雙腳遠離心髒,處於身體的肢端,血液供應相對減少。腳底與上呼吸道黏膜之間也有密切的神經反射聯係。一旦腳部受涼,通過機體神經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毛細血管收縮,造成血流量減少。這時,鼻腔黏膜的溫度也會明顯下降,黏膜表現的纖毛擺動能力就會減弱,不能及時地將粘附在纖毛上的病菌排除出鼻腔,局部組織的抵抗力減低,病菌極容易趁虛而入,並大量繁殖,容易患傷風感冒、急性支氣管炎等病。
每天晚上睡前用溫水洗腳,除了衛生的要求以外,更重要的是利用水、溫度和對腳皮膚的按摩刺激作用,達到舒經活絡、防病健身的目的。溫水(40℃~50℃)浸腳可使皮膚表麵的血管擴張,血液循環過程加快,血液流動增加,改善了腳底皮膚和組織的營養狀態,降低肌張力,消除全身及足部的疲勞,可使你安然入睡,進入甜蜜的睡夢中。睡前洗腳在寒冷的季節需要,在溫暖的春天和炎熱的夏天同樣需要。同時,在用溫水浸腳之時,用手不斷地洗擦和雙腳互相按摩,可起到調節神經,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及防病健身的作用。
(2)先睡心,後睡眼
“先睡心,後睡眼”是曆代養生家都十分強調的睡眠養生方法。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是我國醫學史上極為罕見的老壽星,他活了一百多歲。孫氏即十分講究睡眠養生,它在《千金要方·卷二十七·道林養性》中說到:“凡眠,先臥心,後臥眼。”“臥”字本意為伏在矮而小的桌子上睡覺,由此引申為躺在床上睡覺。睡心的意思凡指睡眠,睡前當摒除一切喜怒憂思和煩惱,精神上盡量放鬆,做到恬淡虛靜,內心安寧,靜悄悄地躺著,使大腦處於抑製狀態,然後慢慢合上雙眼,自然就酣入睡夢。
事實上,不能睡心者是難以安寐的。正如《老老恒言·安寢》中所說:“心欲求寐則寐愈難。蓋醒與寐交界關頭,斷非意想所及。”也就是說越想盡快入睡,則越是睡不著,隻有情緒放鬆下來,消除一切思慮,即首先“睡心”之後,才能漸漸入睡。清代初期著名養生學家石成金先生在《長生秘訣》中曾說:“凡睡下就要一心安慰思睡,不可又複他想事務,隻先睡心三個字,即是極妙睡功。”中老年人要做到先睡心,就要在睡前拋開一切雜念,安靜進入睡眠狀態。
(3)早晨醒後要賴床
早晨起來賴床的習慣對於中老年人是有害無益的。清晨是中老年人最容易發生心腦血管病的時間,剛剛睡醒的一刹那恰恰最危險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