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出人意料的是,2015年一開年,懷勒和馬斯克卻成為了新一輪“太空軍備競賽”的直接競爭對手,互聯網巨頭穀歌站在了馬斯克一邊。而支持懷勒的投資者們來頭也不小,其中之一是崛起於互聯網時代的智能手機芯片製造商高通,另一位則是擁有太空船運載發射技術的維京銀河公司—它也可以幫懷勒把衛星送到他希望的軌道上去。僅僅是投資者陣容都充滿了科幻色彩和劍拔弩張的火藥味。
懷勒過往的經曆已經證明了自己紮實的技術實力和經驗,但是馬斯克也不示弱,據外媒報道,馬斯克表示,他設想的衛星互聯網係統要比懷勒的OneWeb網絡複雜得多,他將要和懷勒展開競爭。
除了這兩位競爭者,矽穀的互聯網巨頭們也都在憑自己的研發力量向著“連接全球”的目標狂奔。從更大規模來看,一場空中互聯網的“軍備競賽”正在矽穀上演。
穀歌除了投資馬斯克的衛星互聯網計劃,也通過X實驗室推出了“熱氣球網絡計劃”,並在南緯40°的新西蘭南島基督教堂城的航空節上正式開始進行小規模的熱氣球測試。穀歌希望利用熱氣球為農村、偏遠和不發達地區提供廉價的互聯網接入服務。
穀歌計劃在距離地麵20公裏的大氣平流層放飛無數熱氣球,這是飛機飛行高度的兩倍。熱氣球上裝載著電子設備,其中包括控製整個係統的電路板、電池,還有無線電天線,用於與其他氣球通信以及與地麵網絡天線通信。每個氣球可以為40公裏直徑的地麵地區提供網絡連接,網速可以達到3G網絡的水平。在氣球下方的用戶在房屋上安裝一個特殊的網絡天線,就可以接入氣球提供的網絡服務。網絡信號會在氣球之間不斷反射,然後接入地麵的全球互聯網服務。
而社交網絡巨頭臉譜的創始人馬克·紮克伯克最近關注的也是怎樣能夠讓欠發達地區的人們實現上網的願望,甚至開始學會使用臉譜。他的Internet.org項目包括利用無人機建立無線互聯網絡的計劃,在高空飛行的太陽能無人機可以向地麵發射無線電信號使人們能夠上網,其原理與穀歌的熱氣球計劃類似。紮克伯格的宏大目標是“連接下一個50億”。
互聯網巨頭們的偉大計劃都少不了一個偉大的主題,那就是“公益”。在宣傳中,穀歌和臉譜都擺出了全世界還有將近50億人未能享受互聯網服務的數據,他們希望世界相信他們在為全世界人民提供平等的上網機會。
但事實上,在這場“公益”之戰的背後,巨頭們對互聯網流量入口的爭奪顯而易見:誰占領了互聯網連接中最底層的通道,誰的產品就更有可能接近用戶;連接到世界上的另外50億人也意味著,這樣的連接可能給你帶來數以十億計的新增用戶。
這是一場充滿理想主義色彩和火藥味的競賽,但這並不是美國的科技界巨頭第一次向“衛星聯通世界”的理想發起衝鋒。
無論馬斯克、懷勒、穀歌還是臉譜,他們如今的空中互聯網計劃模型其實都不新鮮。十多年前,在當時的IT巨頭間,也曾有過一場燒錢的“太空軍備競賽”。
格雷格·懷勒所創立的O3b公司已經能夠生產用於傳輸互聯網信號的衛星。如今他的野心是要建立更大規模的全球衛星互聯網服務網絡One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