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壓力損害牙齒
長期壓力會讓身體渴望得到高糖和精煉碳水化合物飲食的“撫慰”,但這樣的飲食會導致諸多口腔問題。一方麵,細菌代謝分解碳水化合物後產生的酸性物質可使牙齒脫礦,缺損成洞,逐漸形成齲齒。另一方麵,碳水化合物為細菌的生存提供營養,讓它們不斷繁殖,繼而造成更大破壞。
5.壓力傷害神經係統
心理學研究表明,過度的壓力會嚴重損傷大腦中“高級執行區域”的功能,導致自我反思能力削弱,讓人變得衝動,認知能力和記憶力也會下降。壓力對中樞神經的刺激還會帶來神經衰弱、焦慮、抑鬱等問題,神經性皮炎、神經性耳鳴等疾病也與壓力導致的大腦皮層興奮和抑製功能失調有關。壓力造成的植物神經紊亂則會帶來煩躁、失眠、食欲減退或暴飲暴食等問題。
6.壓力影響腸道健康
據估計,控製人類情感的血清素、多巴胺等,95%是在腸道合成。所以人類情緒與胃腸道健康會相互影響。臨床研究證實,消化道潰瘍、腸易激綜合征等多種消化道疾病都與壓力有關。此外,良好的腸道環境依賴於寄生於此約3千克的益生菌,壓力帶來的酗酒、藥物濫用等會直接傷害益生菌,致使腸道環境遭到破壞。
要想擺脫壓力對身體的傷害,首先是增加運動。運動已被證明能使皮質醇水平回歸正常,對心情的改善作用比抗抑鬱藥還強;運動還能增加新陳代謝率,有效消減腹部的多餘脂肪;一項針對約1.2萬人的研究發現,將運動作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人,更不容易受到壓力的侵擾。散步和慢跑都能抑製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的分泌,同時釋放讓人感覺輕鬆的“內啡呔”;上班族每小時起身活動一下,伸伸懶腰,也有助緩解壓力。其次,練瑜伽能促使大腦釋放抗焦慮物質,降低皮質醇水平。每天練1小時瑜伽,不僅能減壓,還能控製食欲。再次,攝入健康膳食。用水果替代甜食,用黑巧克力代替牛奶巧克力;多攝入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魚(如鮭魚和鯖魚)、核桃、南瓜籽、亞麻籽,有助於幫大腦打破“渴求周期”;多吃有助益生菌的果蔬,如香蕉、大蒜、洋蔥、韭菜等,以保證腸道的良好運轉。最後,早餐要吃好,用高蛋白早餐(如雞蛋、牛奶)代替高碳水化合物早餐,並適當攝入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如堅果、鱷梨、全脂酸奶、深海魚或椰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