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7高血壓的時間療法(1 / 1)

中醫認為,高血壓與肝、心、腎有密切關係,多見於腎陰虧損、肝陽上亢所致的病症中。

當我們感到不舒服去醫院時,醫生常常先給我們量血壓,那麼究竟什麼是血壓呢?首先讓我們設想一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流動著的河水不停地衝擊堤岸,就會對堤岸產生一定的壓力。人體內的心髒和血管共同構成一個閉合的回路,心髒推動血液在此回路中流動,當血液在血管中不停地流動時產生一定的速度和壓力,這個對於血管壁的側壓力就稱為血壓。心髒收縮時的血壓稱為收縮壓,心髒舒張時的血壓稱為舒張壓。在正常情況下,當舒張壓大於或等於90mmH克,收縮壓大於或等於140mmH克時,我們稱之為高血壓。

我們人體的血壓常表現為比較穩定的數值,但也具有一定的變動範圍。統計資料顯示,正常人的血壓峰值在傍晚前後,最低值多在清晨。病理性的血壓增高稱為高血壓,有原發性高血壓和由於其他疾病影響血壓的繼發性高血壓兩大類。

中醫認為,高血壓與肝、心、腎有密切關係,多見於腎陰虧損、肝陽上亢所致的病症中。

我們前麵說過,氣血循環周流於十二經脈,一個時辰注流於一經,十二辰流注於十二經。而血壓的變化與人體氣血的十二辰流注節律具有同步關係。一般來說,原發性高血壓常與腎氣虛衰關係密切,多半是原發高血壓的病理基礎。一天中16~20時是氣血流注於膀胱、腎、心包三經的申、酉、戌之時。由於腎虛不足,因而,陰虛陽亢更加明顯,表現為申、酉時血壓升高。而成為心包經氣血流注時,心包代心行令、代心受邪,心病常反映於心包,因此戌時血壓也升高。寅時流注肺經,肺朝百脈,輔助心髒運行氣血;而腎氣不足影響肺髒最小,故寅時血壓最低。

從血壓的這種變化節律中,我們可以在正確的時間內進行有效的治療。那麼,我們如何在正確的時間來治療高血壓呢?

用藥時間

傳統降壓藥的服用法一般為一天3次,或臨睡前服用。應該說,這種服法是欠合理的,不僅不能理想地控製血壓,甚至增加了誘發腦梗死的危險性。

合理的服藥時間是:應根據藥物類型和劑型加以選擇。如短效降壓藥每日3次,第一次服藥時間應在清晨醒後即服,不要等到早餐後或更晚;最後一次應在下午6時之前,也就是在血壓高峰幽現前半小時至1小時內給藥效果最好。不可在睡前或更晚時服用降壓藥,長效控、緩釋製劑每日隻服用1次,應清晨醒後即服用。經研究發現,這種服用方法對防止上午血壓升高有重要的意義,既能使白天的血壓得到良好的控製,又不會使夜間的血壓過度下降。起到穩定24小時血壓的目的。同時,實踐已證實這樣服藥比均衡給藥腦中風發生率低50%一70%。

此外,了解血壓波的一般規律,有助於合理使用降壓藥物,提高降壓效果,並防止降壓過度。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1.降壓藥物對日間血壓波動影響較大,加之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程度不一樣,因此在開始服藥或改用新藥時,應測定日間血壓變化情況,並據此謂整用藥的劑量、時間和次數。一般說來,降壓藥宜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增加到治療量,以防止降壓過快、過度,造成機體不適應,甚至發生腦血栓形成、心肌梗死或損害腎髒功能。

2.老年人或患有糖尿病的高血壓病人,最好在上午服藥後2小時測量一下坐位和立位時的血壓,如差別較大,說明有體位性低血壓存在,這些患者應注意久坐或蹲位時不宜突然站起,否則可能會引起暫時性腦供血不足而跌倒致傷。

3.由於血壓一般在冬季較夏季為高,夏季降壓藥劑量或次數可適當減少,入冬後根據血壓狀況稍作增加。長期生活在寒冷地區的人到南方過冬也宜適當減少藥量。

按摩時間

按摩頭部兩側也是降血壓的一個好方法。按摩頭部兩側的重點在三焦經的角孫穴,把耳朵折向前,耳尖對著腦袋的位置就是角孫穴。其實沒必要將這個穴位弄那麼精確,我們隻需從額頭往後腦勺方向推腦袋兩側,既疏通了三焦經,也疏通了膽經,一舉兩得。當然,時間最好選擇在亥時進衍按摩,此時氣血流注三焦經,按摩效果最好。

需要提醒的是,一直服用降壓藥的患者,在采用以上方法的時候,不能立刻停藥,因為人體從依賴藥物維持的藥理平衡到最終形成無需藥物的生理平衡,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比較合適的方法,就是按摩(或鍛煉)一段時間後,血壓逐步下降,服用同等藥量的降壓藥就會有不適的感覺,這時量血壓,會發現血壓明顯下降了,這時可酌情減少藥量,以此類推,直到最後完全停藥。停藥後,必須繼續堅持鍛煉一段時間,直到完全穩定。

調理期間,高血壓會出現反複現象,特別是剛減少藥量的時候,不必擔心,從長遠來看,血壓還是會下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