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現代建築中空調係統的引進,家電的普及以及建築和節能密閉性的提高,導致室內汙染物得不到置換,致使“居室綜合征”產生,主要表現為胸悶、頭痛、眼痛、目眩、咳嗽、乏力、變態反應(如皮膚瘙癢)等。這種現象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現在室內空氣潔淨度已成為室內環保界關注的焦點之一。
據生理學研究表明:如果室內外溫差懸殊,室內溫度過高,會直接影響人的體溫調節功能。如果室內溫度經常保持在25℃以上,室內的人就會感到頭暈腦漲、神疲力乏。
隨著氣溫的升高,相對濕度會有所降低。相對濕度過高,溫暖而潮濕的環境不僅讓人覺得潮乎乎的,而且利於病菌的滋生繁衍。但是相對濕度過低,幹燥的環境易使家用木製品變形,會導致人體水分過度流失,加速生命的衰老,使流感蔓延。
由於負氧離子不穩定,很容易丟掉一個電子而變成臭氧,臭氧濃度低時有殺菌作用,但濃度偏高時卻對人體的健康有很大負麵影響。負氧離子和臭氧的濃度與環境潔淨度、濕度有關,目前無法控製負氧離子和臭氧的濃度,所以建議人在室內時不要長時間打開負氧離子裝置。
裝修引起的氡放射性汙染因輻射劑量小,接觸時間長,主要表現為慢性輻射效應。氡對人體脂肪有很高的親和力,特別是氡與神經組織結合,危害更大。由於氡是放射性氣體,當人體吸入以後,可誘發肺癌。
小居室不宜選擇太多的家具,否則會產生雜亂感。要知道簡潔也是美,簡潔也同樣可以營造出一種舒適、安逸的氛圍,別有一番溫馨。
小居室一般不要考慮吊燈。因為燈飾太大,分割了房間的有限空間,使房間顯得更狹小;如果用小的吊燈,既不美觀、又不氣派,有得不償失的味道。另外,裝壁燈或放置落地台燈也不十分合適,還是改用比較靈巧、漂亮的台燈為妙。小居室應慎用金屬電鍍等閃閃發光的材料製成的燈飾,因其反射光會刺激視線,一則在較為狹小的空間對眼睛不利,再則使人感覺空間更加變得狹小和雜亂。
如果天花板的顏色比地板和牆壁的顏色深,會給人一種頭重腳輕的壓迫感,久住不宜。
梁柱是用來承托房屋的重量,因此不可或缺,差別隻在是否出現於顯眼的位置。柱之上大多會有梁,因此坐近柱邊,往往會受橫梁壓頂,所以應盡量避免坐近柱邊。有些人喜歡在兩柱之間擺放沙發,以為這是善於利用空間,其實這是錯誤的,原因就是柱上大多有橫梁,若是貼柱而坐,則很可能有橫梁壓頂的感覺。
燈光可以促進健康,預防疾病。光線療法可以降低患前列腺癌和結腸癌的風險,能治愈小兒黃疸和牛皮癬,以及季節變換綜合征和睡眠失調等疾病。
配置植物,首先應著眼於裝飾美,數量不宜多,太多不僅雜亂,而且生長不好。植物的選擇須注意中、小搭配。此外應靠角放置,不妨礙人們的走動。
謹慎選擇植物類型可使室內改觀,如利用吊籃與垂蔓性植物,可以使過高的房間顯得低些;較低矮的房間則可利用形態整齊、筆直的植物,使室內看起來高些;葉小、枝條呈拱形伸展的植物,可使窄小的房間顯得更寬。
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監測中心歸納和總結出了室內環境汙染造成危害的10種主要表現,即所謂居室汙染10大綜合征:起床綜合征、心動過速綜合征、類煙民綜合征、幼童綜合征、群發性皮膚病綜合征、家庭群發疾病綜合征、不孕綜合征、胎兒畸形綜合征、植物枯萎綜合征、寵物死亡綜合征。
在某些辦公室工作人員中,出現了一些非特異性症狀,如眼、鼻、咽喉幹燥、刺激、全身無力、疲勞、不適、神經性頭痛和記憶力減退等。由於這些症狀大都與建築物有關,專家們將此種現象稱為“新居綜合征”。
電視機下麵扇狀木櫃裏所存放的就是與電視機、錄像機相關的說明書、遙控器及錄像帶。在餐廳通往廚房走道旁的儲物櫃,主要放著與日常食用有關的東西,例如茶具、茶杯、茶壺、茶葉、幹糧、零食等,其餘多出來的地方則宜擺放雨具及球具。
要注意物件分類仔細,收納整齊,將平時會用到或目前正在閱讀的書籍放在隨手可拿的房間中的低層書櫃,而那些已經閱讀完畢且不常使用的書則應存放在書櫃的高層,這樣既節省空間,又起到裝飾的作用。
客廳的動線(就是供人走動的通道)要順暢,從客廳到各個空間不要七彎八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