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衛視的目標受眾群體與互聯網主流群體重合度很高,因此新聞節目與新媒體的融合勢在必行。這不僅將有利於信息資源的優化整合,提高效率,還能利用新媒體平台,開拓渠道。
《東方直播室》就是典型的新媒體思維產物。它將電視手段、網絡媒體、短信等多種傳統手段有機融合,致力於構建三屏合一的平台,打造媒介融合理念下的終端融合。在這個節目中,觀眾可通過電視、網絡和手機屏幕與現場互動,實現節目和網友對話。
據宋炯明透露,目前,東方衛視在新聞節目采編之初,都會考慮如何把節目做成適合互聯網傳播的內容。甚至,對於比較重要的新聞,會優先在官方網站推出。
融合不僅僅是在渠道間機械的轉換,更重要的是製作理念變更的前置。
傳統的電視新聞強調自身權威感和中心地位,而互聯網的特點是去中心、消解權威。因此,如何在互聯網上用不同的話語體係,觸碰社會的熱點和痛點,在激起網民共鳴的同時,還能產生有益的引導和影響,這是宋炯明和他的團隊思考的一個問題。
宋炯明表示,目前,新聞中心正在與百度洽談合作,不久將會推出一檔深具互聯網特性的新聞節目。這個節目將充分強調與網絡用戶的互動內容生成,由此體現用戶生產力。
媒體的善意
目前,東方衛視新聞節目的族群已經比較龐大。涵蓋新聞資訊類,如《看東方》《東方新聞》;新聞評論類,如《子午線》;還有新聞辯論類,如《東方直播室》等。但與央視相比,類似《新聞調查》這樣的深度報道類欄目還相對欠缺。
對此,宋炯明認為,目前打造一檔電視深度報道類節目存在現實困難。當下,媒體環境日新月異,互聯網極大地加速了新聞的傳播,而互聯網對信息的挖掘也愈加深入,網絡空間的開放性使得各種犀利觀點碰撞成為常態,這些對電視進行深度報道形成了衝擊。
但東方衛視並未放棄對這一類型節目的嚐試。今年,《東方新聞》節目中,進一步強化了一個五分鍾深度調查類的板塊“第一線”,雙休日播出。這個版塊做了一些頗有影響的深度報道,備受好評。比如,今年“第一線”推出了關於長江經濟帶的一係列報道。記者沿著經濟帶展開調查,深入分析長江經濟帶存在的問題、發展的瓶頸,以此尋找突破的路徑。
宋炯明認為,做好深度報道類節目是重要而且必要的,但對調查什麼,應該審慎的判斷。他認為被調查的話題應該符合以下幾點:有強烈的現實關照意義,能體現媒體的社會責任感;要去關注一些重要但被遮蔽的問題;同時,對電視新聞來說,還應該考慮其視覺的呈現是否適合電視傳播。
在深度調查中,難免會涉及敏感問題,在發揮媒體的輿論監督功能時,應該如何拿捏取舍尺度呢?“具有建設性是第一點,這是毫不動搖的。”宋炯明認為,輿論監督不能造成社會衝突和對立,帶來一些社會麵的恐慌。在涉及到被監督的題材時,要分析問題的形成原因。如果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麵的話,這樣的輿論監督是沒有意義的。
對此,宋炯明提出了“媒體的善意”的觀點。他認為,媒體的監督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推動社會的進步。在暴露問題的同時,還應該深刻剖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及其解決的路徑,讓觀眾感受到希望和一種向上的力量。
(戴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