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
作者:唐立龍 王天芳
編者按:“兒行千裏母擔憂”,莘莘學子留學海外,身心健康是國內親人最為牽掛的內容之一。為海外學子能健康順利完成學業,本刊特邀請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的專家,為大家詳解有關中醫學基本知識、飲食養生、經絡及經絡養生,以及常見疾病的中醫保健知識,為大家的健康生活作貼心指導。本期深入淺出談經絡及經絡養生,詳細講解常用保健穴位及其按摩推拿的方法,達到預防疾病、保持健康、強健身體的效果,以饗海外學子。
何謂經絡
中醫學認為,經絡是運行氣血、聯係髒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係統。經絡學作為人體針灸和按摩的基礎,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經絡學說是祖國醫學基礎理論的核心之一,源於遠古,服務當今。在2000多年醫學長河中,一直為保障中華民族的健康發揮著重要作用。
那麼,經絡含義何在?這還要從經和絡的原意說起。“經”的原意是“縱絲”,即路徑,簡單地說就是經絡係統中的主要路徑,存在於機體內部,貫穿上下,溝通內外;“絡”的原意是“網絡”,簡單地說就是主路分出的輔路,存在於機體表麵,縱橫交錯,遍布全身。
經絡係統主要包括十二經脈、十二經別、奇經八脈、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屬於經脈方麵的,以十二經脈為主,屬於絡脈方麵的,以十五絡脈為主。它們縱橫交貫,遍布全身,將人體內外、髒腑、肢節聯成為一個有機整體。
總之,經絡係統就像一張網,十二經脈以及任、督二脈是這個網的總繩,也是這個網的“綱”,眾多絡脈是這個網的支繩,形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的網絡係統,將人體包括五髒六腑在內的所有器官和組織聯係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每一部分之間都是相互聯係,又是相互影響的。
經絡功能
聯係髒腑溝通內外
中醫學認為,人體的五髒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等組織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對的協調與統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動,正是依靠經絡係統的聯絡溝通而實現的。經絡中的經脈、經別與奇經八脈、十五絡脈,縱橫交錯,入裏出表,通上達下,聯係人體各髒腑組織;經筋、皮部聯係肢體筋肉皮膚;浮絡和孫絡聯係人體各細微部分。這樣,經絡將人體聯係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當然,經絡的聯絡溝通作用,還反映在其傳導功能上。比如說,如果體表感受病邪和各種刺激,都可傳導至髒腑;反之,如果髒腑的生理功能出了問題,也可反映於體表。這些都是經絡聯絡溝通的具體表現。
運行氣血營養全身
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全身各組織器官隻有得到氣血的營養和濡潤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能將營養物質輸布到全身各組織髒器,使髒腑組織得以營養,筋骨得以濡潤,關節得以通利。
抗禦病邪保衛機體
中醫學認為,經絡“行血氣”而使營衛之氣密布周身,在內和調於五髒,灑陳於六腑,在外抗禦病邪,防止內侵。外邪侵犯人體由表及裏,先從皮毛開始。衛氣充實於絡脈,絡脈散布於全身而密布於皮部,當外邪侵犯機體時,衛氣首當其衝發揮其抗禦外邪、保衛機體的屏障作用。
認識穴位
穴位的學名稱為腧穴,中醫學認為,腧穴就是髒腑經脈氣血精華集中輸注、滲灌的部位,是體表與髒腑器官及有關部位聯係的特殊區域。“穴”就是空隙的意思。有關穴位曆代醫家還有諸如“氣府”、“孔穴”等不同稱謂。腧穴並不是孤立於體表的點,而是與深部組織器官有著密切聯係、互相輸通的特殊部位。當然,這種“輸通”是雙向的:既包括從內通向外,反應病痛,又涵蓋從外通向內,接受刺激,防治疾病。
按照中醫理論,人體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於體表的部位,還是針灸、推拿、氣功等療法的施術部位。因此,它具有“按之快然”、“驅病迅速”的神奇功效。
目前,人體腧穴大體可分為經穴(361個)、奇穴(千餘個)和阿是穴三大類。經絡、腧穴歸屬於髒腑,受五髒六腑統轄,又作用於五髒六腑。一般講,一條經脈隸屬於某一髒或腑,腧穴又各歸某一條經絡,內髒有病時便可在其相應的經脈循行部位出現各種不同的症狀和體征,諸如“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在正虛邪乘的情況下,經絡又是病邪傳注的途徑,經脈病可以傳入內髒。中醫理論認為,經穴不僅可以致病,更能治病。因此,在中醫臨床,我們往往在相應穴位上或針或灸或推拿,或施以火罐,來達到治病甚至防病的目的。
常用保健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