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給各地的求救信中,阿拉莫美國誌願軍指揮官威廉·崔維斯在最後寫道:“不是勝利,就是死亡!”逃跑和投降不在他們的選項中。結果包括他在內的全部美國誌願軍人,其中還有一名來自田納西州的前國會議員戴維·克勞克特,都死於戰火。戰前,麵對10倍於己的墨西哥軍隊,崔維斯在進行戰前動員時,用軍刀在隊伍麵前劃了一條線,凡跨過這條線的人,就代表願意誓死保衛阿拉莫,結果所有的戰士都毫不猶豫地跨過了這條線,他們要為捍衛自己的民主自治權利流盡最後一滴血。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和壓倒敵人的氣概,大概是今天美國人推崇阿拉莫的主要原因。
此事件當時就在美國和美國移民點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個多月後,1836年4月21日,由山姆·休斯頓擔任總司令的800名美國移民誌願軍,在今天休斯敦附近的聖哈辛托,向1200名墨西哥軍隊發起了突然襲擊,他們高喊的口號就是:記住阿拉莫! 18分鍾戰鬥就結束了,近700名墨西哥軍人被殺死,聖塔·安納總統也當了俘虜。由此,得克薩斯宣布脫離墨西哥,成為了獨立的“得克薩斯共和國”,休斯頓當選為總統。10年後的1845年,得克薩斯共和國加入美國聯邦,成為美國第28個州。
不同製度的碰撞和對抗,最終以暴力革命結束。在美國移民看來,開始他們並不是要把得克薩斯從墨西哥領土分離出去,而是要為自己爭取一個民主自治的政治製度。這些來自美國各地的移民,已經習慣於美國憲法授予民眾的民主權利,對當時聖塔·安納總統專製獨裁的統治方式非常反感。他們之所以有勇氣以死抗爭,是因為自己的民主自治權利受到了粗暴的踐踏,他們或者必須低三下四地生活在專製獨裁的統治下,或者揭竿而起,反抗暴政獲得獨立。二者必居其一。他們選擇了後者,也選擇了戰爭。
當然,墨西哥從開始就不承認得克薩斯是獨立的共和國,更不會承認得克薩斯加入美國聯邦的事實。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墨戰爭一觸即發。1847~1848年的美墨戰爭,墨西哥戰敗,首都被占領。美國迫使墨西哥簽下了喪權辱國的《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將得克薩斯、新墨西哥、亞利桑那、內華達、加利福利亞和猶他州的全部,以及科羅拉多、懷俄明、堪薩斯和俄克拉何馬州的部分土地“賣”給了美國,這些土地麵積有約100萬平方英裏,相當於現在美國領土的1/3。
據記載,美墨戰爭爆發後,美國軍隊攻勢如潮,墨西哥軍隊兵敗如山倒。在墨西哥城,民眾一盤散沙,抵抗的人很少,美軍所向無敵,所有的抵抗隻發生在100多名15~17歲年輕的軍校學員身上。他們堅守在一個首都的要塞裏,直到全部戰死。至今那裏還有紀念碑以銘記這些青年人的壯舉。那麼,為什麼墨西哥老百姓不反抗呢?因為聖塔·安納的統治已經在墨西哥喪失了民心。沒有什麼人會為了這個政權而與美軍作對,他們可能還樂於看到美軍將不得人心的聖塔·安納政權推翻呢。得民心者得天下。製度的優劣使得墨西哥在曆史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