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擴大教育開放 加強交流合作(2 / 3)

擴大教育開放是

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

要實現未來10年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堅持擴大教育開放。在《教育規劃綱要》中將擴大教育開放單列成章可以說體現了對這一問題的高度重視。但從哪個角度來論述當初曾有過討論。比如,是用“加強教育國際交流合作”的標題,還是用“擴大教育開放”?是作為教育發展任務、保障措施,還是作為教育改革舉措?最後大家達成共識,標題用“擴大教育開放”,並且作為體製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來寫。這一定位可以說反映了擴大教育開放與推進教育改革關係的認識的深化。一方麵,擴大開放需要深化體製機製改革,另一方麵,深化改革又需要擴大開放來促進。因此,《教育規劃綱要》強調要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以開放促發展。

《教育規劃綱要》提出,擴大教育開放,首先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通過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教育的國際化水平。關於教育的國際化問題當初也曾有過爭議。有的觀點認為應慎提教育的國際化,因為它可能會對公民意識的培養和民族文化的傳承帶來負麵影響。但經反複討論大家統一了認識:在全球化、信息化不斷發展,跨越國界的教育活動與交流日漸增多的背景下,教育的國際化是一個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存在,與其被動應對,不如主動出擊。適應國家經濟社會對外開放的要求,以我為主提高教育的國際化水平,將有助於統籌國內國外兩種資源,有助於我國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經驗,促進教育改革發展,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地位、影響力和競爭力。同時,有利於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與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這種認識上的變化也可以說是《教育規劃綱要》的一個亮點。

全麵加強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

根據教育麵向世界、以開放促改革、以開放促發展的原則,我們要繼續擴大教育開放,加快引進來、走出去的步伐。

因此,《教育規劃綱要》強調要深入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並提出了以下幾個方麵的主要任務與政策措施。

第一,多種形式引進和利用境外優質教育資源。首先是機構和項目資源,提出要吸引境外知名學校、教育和科研機構以及企業,合作設立教育教學、實訓、研究機構或項目。鼓勵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辦好若幹所示範性中外合作學校和一批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其次是人力資源。提出要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專家學者來華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有計劃地引進海外高端人才和學術團隊,提高高等學校聘任外籍教師的比例,鼓勵和幫助海外優秀留學人員回國服務。三是課程教材資源,鼓勵引進境外優秀教材。

第二,全麵提高教育合作交流水平。一是擴大政府間學曆學位互認,支持中外大學間的教師互派、學生互換、學分互認和學位互授聯授。二是加強與國外高水平大學的合作,建立教學科研合作平台,聯合推進高水平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究。三是拓展教育交流合作的範圍,加強中小學、職業學校對外交流與合作。四是在各級學校中加強國際理解教育,推動跨文化交流,增進學生對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認識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