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養生篇(26)(2 / 3)

(4)保持精神愉快暑熱季節,熱氣蒸人,人體節律、氣血運行都要與環境相協調。此時,老年人宜靜心、養神,避免情緒激動,生發肝火。如肝氣過盛,輕則影響脾胃,使食欲不振,重則全身氣血上湧,出現頭暈、目赤、耳鳴,甚至會引起昏迷。

3.怎麼看待夏季養生中的“君、臣、使”

中醫認為“心氣通於夏”,也就是說在炎炎夏季,人體的心火會很旺。用現代的觀點解釋是,夏季人體的血液循環速度加快,心髒負擔加重,再加上大量出汗,血液黏稠度升高,容易導致缺血或心腦血管堵塞,出現胸悶、胸痛、氣短和眩暈等症狀。這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以養心為“君”注意保持情緒穩定,避免大怒、大喜和大悲。

(2)以飲食為“臣”中醫認為人應該與自然和諧統一,因人、因地、因時地保持膳食習慣。夏季可多喝水,多吃新鮮蔬菜和適量水果,增加含鉀、鈣的食物和豆類製品的攝入量。

(3)以運動為“使”根據個人情況,保持適度的運動。例如,堅持每天晚飯後散步1.5小時左右,對於調節血脂、血壓和血糖都大有裨益。

4.夏季怎麼預防血液黏稠度增高

心肌缺血、腦缺血、腦血管堵塞、心肌梗死等疾病與血液黏稠度(簡稱血黏度)增高有關,這一類疾病最容易在天熱時發生,特別是7~8月份是該病的高發季節。當血黏度增高時,血液流動緩慢,機體組織獲得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相對減少;當血黏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時,血液會出現凝集塊,造成血管栓塞,從而引發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

防止天熱血黏度增高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早、中、晚多飲淡茶水或涼開水。對於心腦血管疾病病人來說,除了飲涼水之外,還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病情的藥物,堅持在夏季使用,以預防缺血性心腦疾病的發生。

5.為什麼要拍“窩”防夏病?怎麼進行

炎炎夏季,人們容易出現頭暈、口渴、惡心等症狀。為了預防夏季高溫病,可多拍打拍打身體的“窩”,因為“窩”往往是氣血運行的樞紐處。

(1)腋窩俗稱“胳肢窩”,這裏有一個重要的穴位,叫極泉,位於腋窩頂點有脈搏的地方。拍打的具體方法是:左臂上提,手掌向上,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提右臂,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複5遍。

(2)膕窩位於膝關節後方正中,屈膝時呈菱形。如果有中暑跡象,可拍打膕窩,具體方法是:取坐位或俯臥位,自己或請家人用兩手虛掌著力,連續不斷地拍打兩側腿彎部即膕窩處。可反複拍打100~200次。

(3)肚臍肚臍是神闕穴所在位置,為人體真氣的宅室。如果經常配合按摩或自我按摩這個地方,可起到調暢經絡的作用。具體方法是:取坐位或仰臥位,兩手虛掌著力,腕關節固定或微動,以肘關節的屈伸活動為中心,用前臂連續不斷地拍打肚臍100~200次。拍打可在腹式深吸氣後進行。

(4)腰骶窩即人體腰骶部形成的“窩”。拍打這個部位時應取坐位,上身略前俯,兩手虛掌著力,縱向或橫向連續拍打腰骶部,反複3~5遍。

拍打時的力量應由輕而重,再由重而輕,連續反複好幾次。另外,拍打時要注意平穩而有節奏,拍打後迅速提起。

6.為什麼夏天刮痧不如刮刮手心

夏天天氣炎熱,皮膚容易曬傷,加上多次洗澡,導致皮膚柔弱,刮痧就很容易受傷。由於夏天心神被耗,會引起疲勞,而手掌中心是心包經穴位,經常用手指刮刮或按按這個穴位,可利於調節經絡,起到鎮靜、收斂心氣的效果,對緩解疲勞也很有好處。還有,沒事的時候可以敲打敲打風池穴(在頸部正中大筋外緣凹陷處與耳垂齊平的位置),也有充盈肺氣心氣、緩解疲勞的作用。這兩種方法操作起來很簡單,在次數和力度上也沒有太大的限製。

7.老年人秋季怎麼進行養生保健

進入秋季,氣溫開始下降,氣候變得幹燥。尤其是老年人,代謝能力較差,既怕冷,又怕熱,對變化較快的氣候往往難以適應,病邪極易侵入機體,從而導致燥咳、氣喘、胸痛等疾病。為此要做好以下幾點:

(1)生活起居和精神情緒要與自然界秋收潛藏的氣候變化相協調中醫認為秋天陽氣開始斂降,陰氣漸轉旺盛,這時老年人應早起早臥,適當進行體育活動。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成長。這樣才能使肺氣得以舒展,五髒氣血得以順暢。此外應盡可能避免劇烈運動與強體力勞動而大汗淋漓,耗傷陽氣。由於氣候幹燥,秋季老年人以少洗澡為宜,以免因皮膚幹燥而發生皮膚瘙癢症。深秋時節,氣溫驟降,老年人要格外注意保暖,避免外邪侵襲,陽氣外泄。衣被要隨季節及時增減,不急於添加衣服,以增強人體抗寒和抗病能力;另一方麵對體質虛弱者、老年人,要充分注意保暖,在氣溫驟降的情況下適時增加衣物,避免外邪侵襲,陽氣外泄。再者要養成開窗而居、露頭而睡的習慣;夜間入睡後,腹部要蓋上被子,以防受涼。在精神情緒方麵,要安寧平靜,如果過度興奮激動,會使陽氣浮動,可能引起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