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怎麼用後溪穴治療頸椎、腰椎疾病
陽氣不足,人就會未老先衰。其實通過一個穴位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這個穴位就是後溪穴。後溪穴是小腸經上的一個穴位,把手握成拳,掌指關節橫紋的盡頭(小指側)就是該穴。此穴是奇經八脈的交會穴,通督脈,能瀉心火、壯陽氣、調頸椎、利雙目、正脊柱。在臨床上,頸椎、腰椎、眼睛等出問題了,都要用到這個穴,效果非常明顯。隻要堅持,則百用百靈。
這個穴位用起來也非常簡單,而且容易堅持。具體做法是:坐在桌子旁,把雙手後溪穴這個部位放在桌子邊沿上,用腕關節帶動雙手,輕鬆地來回滾動,即可達到刺激的效果。
22.為什麼每天宜敲風市穴
在大腿外側的膽經循行線路上有一個特殊的穴位,叫風市穴。這個穴位特別好找,我們站立時雙手自然下垂,中指指尖在大腿上所點的凹陷處就是該穴。
敲膽經時最起作用的是敲風市。敲擊風市穴,可以掀起人體內的“和風”,使健康和生機“如約而至”。
敲擊風市穴非常容易操作,坐著、站著時用拳頭敲就可以,尤其是當我們感覺累了,甚至連自己都感到身體的免疫功能處於下降的時候,敲一敲風市穴會馬上變得有精神,而且免疫功能也會有所提高,因為風市穴能把對人體有害的虛邪賊風“拒之門外”。
23.“抱住健康”是怎麼回事
“兩手往胸前一抱,靜靜地站著”,這個動作在武術裏叫做“站樁”;用在養生治病上,則稱為“抱住健康”養生法。使用這種養生法,既不占地方,又不浪費時間,看電視、聊天時都可以做。
“隨意站立,雙手環抱,全身放鬆”的動作,恰恰會讓人不自覺地形成優美的養生狀態,能夠直接調動人體的很多特效穴位。因此,“抱住健康”養生法的原理就在於刺激人體的經絡,它兼容人體經絡穴位的眾多養生功能。
首先,它調動的是足三裏這對大穴。其次,這一養生法做得多了,就會感覺頭頂上有一根線懸著,這就調動了頭頂正中的百會穴;兩手掌呈直立狀態,正好又調動了勞宮穴,兩腳掌站立,則調動了湧泉穴,讓補心和養腎的勞宮和湧泉兩大要穴均起作用。所以,練習“抱住健康”養生法的時候,手心、腳心往往會發熱。再者,胸部、腹部和背部在站立時會充分放鬆,這又調和了任、督二脈……全身所有對人體有用的穴位和經絡,通過“抱住健康”法都充分調動起來,可謂“一站通經穴,一抱健康來”!
“抱住健康”是靜中有大動,看似靜靜地站著,隻有輕微晃動,實則全身的奇穴都在動,這是真正的動,是最具效率和效果的動;“抱住健康”又是不靜而真靜,雖不能全無雜念,卻能心生歡喜、精神愉悅。
練習“抱住健康”養生法時無需意守丹田,沒有必要摒棄一切雜念,要做到的是鬆而不懈、緊而不僵,多想點令人愉悅的事,以達到強你的身、收你的心。古人稱其“性命雙修”,即現代人所說的“身心鍛煉”,長久堅持下去,便可益壽延年。
第五節現代體操
1.防病健身怎麼練“轉”功
(1)轉頭較為放鬆地站在地上或坐在椅子上,雙手叉腰或捧腹,頭微微下低,順時針方向轉20圈,再逆時針轉2O圈。每天早晚或課間、工作間隙轉兩次。此法可有效地鍛煉頸部肌肉和關節,促進頸與頭部血液循環,增強頭部的供血能力,對防治神經性頭痛、失眠、頸椎骨質增生及預防老年癡呆症,都有明顯的療效。
(2)轉腰直立地上,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四指在前,拇指在後,壓住腰眼。先按順時針方向轉動腰部30圈(可逐漸增加),再逆時針轉30圈。此法能鍛煉腰部的肌肉和關節,常年堅持對防治慢性腰肌勞損、風濕性腰痛、腰椎骨質增生等效果較好。
(3)轉肘雙腳分開站穩,雙臂先由前向後輪轉30~50圈,再由後向前轉30~50圈,所轉圈數可根據自身能力而定,練習時間長了可以多轉幾圈。此法對防治肩部風濕疼痛等療效明顯。
(4)轉腿站在地上,雙腳並攏並微微下蹲,雙手夾住雙膝,按順時針方向轉36圈,再逆時針轉36圈。每天堅持做兩次。可增強膝部關節和腿部肌肉的力量,防止腿部老化,對防治膝關節疼痛、風濕性關節炎、下肢靜脈曲張及小腿抽筋等病症效果明顯。
(5)轉目端坐或站立一處,雙眼正視前方,然後運動雙眼,由左向右順時針轉30圈,再逆時針轉30圈。但必須注意,轉目時應盡量將目光向遠處看,並固定上下左右可視目標,這樣練起來效果才好。經常轉目能增強眼部肌肉活力,緩解視力疲勞、防止近視及視力衰退。
常年堅持練“五轉”對身體絕對會有好處。
2.怎麼進行仰臥健身
進入老年期以後,身體會越來越需要加強鍛煉,現介紹幾種簡便易行的仰臥健身方法,適合在清晨起床前做。
(1)伸懶腰兩臂伸直舉過頭頂,兩腿夾緊,形成“一”字形,用力伸展四肢打挺,使全身關節舒展開。做5~6次直挺動作後,將兩臂拉開、兩腿叉開,使身體形成“大”字形,向兩側伸挺5~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