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養生篇(14)(3 / 3)

五戒過分激動。一些比較激烈的運動競賽項目對老年人是不適宜的。因為這種運動活動量大、體力消耗大、協調反應能力要快,老年人很難勝任,易發生運動損傷,也易誘發意外。

13.為什麼“運動低穀”時應減少運動量

科學研究指出:人有三種生物節律,並會一直有規律地延續一生。一般來說,體力周期23天一循環,情緒周期28天一循環,智力周期33天一循環。

當持續鍛煉了一段時間後,人體的激素代謝會加快,從而導致免疫功能降低,造成營養物質補充不足,使人的體力跟不上。如果人剛好處於體力、情緒的低潮期,就會迎來一段時間的“運動低穀”。

在“運動低穀”時期,既不能停止運動,也不能增加運動量,可適當適當減少運動量或運動時間,比如采取隔天鍛煉的方法以作調整。精力不濟的時候,切勿勉強運動,否則極易受傷,損害身體。

14.鍛煉時怎麼進行心理調節

在鍛煉中講究心理衛生,首先要注意有明確的鍛煉目的和強烈的運動欲望,避免那種“身隨而心違”的被動狀態。其次,在鍛煉中要排除雜念,將思想集中在呼吸和掌握正確運動動作方麵。第三,盡力使鍛煉輕鬆化,如在運動前聽聽音樂,也可找親人和朋友一起參加體育鍛煉,以創造一種歡快的氛圍。第四,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運動。特別要多參加一些“輕體育”項目,如釣魚、爬山、劃船、滑冰、跳舞等,使運動與娛樂相結合。

15.為什麼運動前後補水很重要

運動不僅消耗能量,也消耗水分,尤其是在夏日。

運動時體內的水代謝要遠遠強於不運動時。運動時出汗是體溫調控的重要方式之一,水是這一過程的關鍵物質。運動過程中肌肉在收縮時物質和氧氣的需求量及代謝產生的廢物和二氧化碳會急劇增加,水在這些物質的運輸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僅就這些功能而言,就可以知道水對運動時人體的重要性了。

如果運動前沒有充分地飲水,運動中又不注意補水,就會造成脫水,而易加重心髒負擔,肌肉收縮時產生的熱量發不出去蓄積體內,使體溫升高,機體代謝的廢物排泄受阻。

第二節重點健腿

1.為什麼人老會腿先老

據研究,人到中年以後,腿部肌肉開始減少,骨質逐漸疏鬆、軟化,彈性韌性下降。倘若此時不注意鍛煉身體,體內許多重要器官就會加速退化,衰老也就接踵而來。

為什麼人老會腿先老呢?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腿老與感覺神經、運動神經有關,尤其是人到老年階段,腿部感覺向大腦的傳遞及大腦向腿部發出的指令的傳達,其準確性和速度都已下降。二是腿部比上肢距離心髒較遠,由於重力作用的原因,腿部血液流回心髒比較困難,年齡大了以後,血管彈性會變小,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良,因此腿比手臂的疲勞更難消除。三是肌肉方麵的原因,腿的肌肉群要比手臂的肌肉群大得多,因此腿的肌肉力量要比手臂的肌肉力量大,倘若上下肢同樣承擔一個相同的負荷,上肢要比下肢參加的肌群多很多。這樣看,腿部肌肉先衰老是不難理解的。

心髒病專家認為,腿部肌肉結實的人,必然也有一顆強壯的心髒;一位步態穩健、行走如風的老年人,必定是壽星。

人到老年階段,頭發會變白,皮膚會鬆弛,耳會變聾眼會花,但這些隻能說明人體局部器官的老化,不能作為預測壽命長短的主要標準,而腿部肌肉結實有力才是健康長壽的標誌。因此,要想健康長壽。平時就應多活動腿部,別讓腿先老或老得太快。

2.為什麼老年人應以健腿作為健身的基礎法

“頭頂蒼天,雙足踩地。快步行走,動作麻利。百歲不老,有益思維。健康長壽,功在腳底。”這是醫學哲學家對年高腿健不顯老的科學描述。

大凡生物之衰老,決定於生物體二級之功能作用:一是生物之頭頂(尖梢)部,一是腿足(根底)部。如這兩頭能保護好,其衰老進程自然會減慢。俗話說:“人老先從腿上老。”最顯著的特征是邁不開步子,隻能走碎步,其主要原因是上了年歲的人走路和運動減少。年高運動少,會使肌肉由中年時約占體重的45%下降到25%左右;由於運動少,飲食量下降,從食物中吸取的有機物如蛋白質、骨膠原也相應減少;使骨無機鹽含量由中年時的50%左右上升到80%以上,骨骼韌性降低;還會使血糖消耗降低,容易發生糖尿病;使心髒搏動時血輸出量減少,從而帶給肌肉的氧和所需的其他養料也少。因此,人到老年,必須加強腿部運動以延緩衰老,並以健腿作為健身的基本法。

如何加強腿力鍛煉?應以步代車。其標準為60~70歲者,一日步行3km以上,50分鍾完成(無需過快)。這對保持腿的運動速率,減輕關節退化,增加肺組織彈性,保障腦細胞血氧需要和機體各器官調節協調,都是非常有益的。如能長期堅持,與不堅持步行的同齡人相比,他的衰老進程可向後推遲15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