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有很多,選擇範圍廣泛。
7.為什麼維生素E有較強的抗衰老作用
維生素E是一種高效抗氧化劑,能降低血清膽固醇,調節血小板的黏附力和聚集作用,抗動脈粥樣硬化,可維護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和心血管係統的正常功能。維生素E還能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衰老。體內過氧化脂質含量增多,是反映衰老的一個有重要意義的生化指標。由於維生素E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故能抑製多不飽和脂肪酸過氧化脂質的形成,減輕細胞膜損傷,維護細胞功能的正常運行。維生素E的抗衰老作用,也與其可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有關。機體衰老時肝細胞周期也發生變化,而攝取維生素E或同時服用維生素E與維生素C後,可使該指標發生“逆轉性變化”,所觀察到的自由基代謝變化也與之相適應。
維生素E為脂溶性維生素,人體自身不能合成,隻能通過攝入食物、飲品和保健品獲得。維生素E主要存在於各種油料種子及植物油中,某些穀類、堅果和綠葉蔬菜中也含一定量的維生素E。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有獼猴桃、堅果(包括杏仁、榛子和核桃仁)、瘦肉、乳類、蛋類,以及向日葵子、芝麻、玉米、橄欖、花生、山茶等壓榨出的植物油。魚肝油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E。紅花、大豆、棉子、小麥胚芽(含量最為豐富)、菠菜、番薯、山藥、萵苣、黃花菜、卷心菜等均含有較多的維生素E。
8.怎麼自我判斷鈣、鐵、鋅缺乏
缺鈣、缺鐵、缺鋅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見的無機鹽缺乏。無機鹽是構成人體組織和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重要物質,它不能在人體內合成,需要通過膳食來補充。那麼怎麼自我判斷缺鈣、缺鐵、缺鋅呢?
晚上睡覺時,小腿時不時地抽筋,這是缺鈣最常見的一種表現。如果不小心摔了一跤,雖然摔得不重,卻導致骨折,甚至嚴重到臥床不起的程度,這是因為缺鈣引起骨質結構被破壞,骨的脆性增加,即骨質疏鬆症,尤其絕經後婦女是這類病症的高發人群。如果表現為麵色蒼白,沒有血色,並且容易疲勞、頭暈、心悸,甚至指甲出現脆薄、反甲等,則有可能是缺鐵了。如果皮膚傷口愈合不佳、味覺不靈敏、抵抗力較差,還出現一些胃腸道不適如上腹疼痛、腹瀉、惡心、嘔吐等,那就有可能是缺鋅了。
如果出現上述不適,我們可以通過食物來補充足量的鈣、鐵、鋅。鈣的最佳食物來源是奶及其奶製品,其次是豆類及其製品。不過在食用這些含鈣豐富的食物時,要避免與菠菜、莧菜、茭白等一同食用,以免影響鈣的吸收。鐵主要來源於動物性食物,如動物內髒、動物全血、蛋黃、海產品等。鋅的主要食物來源是貝殼類海產品、紅色肉類、動物內髒等。隻要中老年人在日常飲食中注意平衡膳食,不要一味素食或偏食、忌食某些食物,注意補充這些富含鈣、鐵、鋅的食物,並保持精神愉快,堅持適量戶外運動,就一定不會有缺鈣、缺鐵、缺鋅的困擾。
9.為什麼中老年人容易缺鈣?有何表現
鈣是構成人體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約占體重的2%,在人體所含的無機鹽中居第一位,是骨骼的主要組成成分。但很多中老年人都存在缺鈣現象,常見原因有:
(1)鈣攝入量不足,吸收功能不良老年人常因胃酸分泌減少、胃腸功能減退,使鈣的吸收減少。
(2)儲存及利用能力下降體內代謝過程中對鈣的儲存及利用能力下降,常可引起鈣負平衡。
(3)疾病如原發性和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維生素D缺乏、各種原因引起的腎功能衰竭,均可出現低鈣血症;前列腺癌、乳腺癌可加速骨的形成,從而導致低鈣血症。
(4)應用影響鈣代謝或吸收的藥物用於治療高鈣血症及骨吸收過多的藥物,如二磷酸鹽、降鈣素、磷酸鹽等;鈣螯合劑,常用的有乙二胺四乙酸(EDTA)、枸櫞酸等,可導致低鈣血症。抗驚厥藥可通過改變維生素D代謝而導致低鈣血症。
中老年人在缺鈣早期常表現為皮膚幹燥、無彈性、色澤灰暗和瘙癢、指趾麻木,還易出現毛發稀疏、指甲易脆、牙齒鬆脆、骨痛等症狀。低鈣血症時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升高,可出現肌痙攣。嚴重的低鈣血症可導致喉、腕、足、支氣管等痙攣,癲癇發作甚至呼吸暫停;還可出現精神症狀如煩躁不安、抑鬱及認知能力減退等。缺鈣時,心血管係統主要表現為傳導阻滯等心律失常,嚴重時可出現心室纖顫等。慢性低鈣血症可表現為骨痛、病理性骨折、骨骼畸形等。骨骼病變根據基本病因可以是骨軟化、骨質疏鬆、佝僂病、纖維囊性骨炎等。
10.怎麼通過飲食來補鈣
我國營養學會推薦成人每日攝入鈣800mg;中老年人的標準要高於成人標準,每日需1000~150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