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另鍋置旺火上,放色拉油50克燒至七成熱,下花椒炸香起鍋淋在魚片上麵即成。
親嚐體驗:細嫩滑感
食療主打餐:酸菜草魚
主料: 草魚1000克,
輔料:酸菜100克
料:泡辣椒50克,大蒜5克,鹽5克、味精10克、胡椒粉2克、料酒25克、薑8克、蔥15克、香油適量
製作步驟:
1.把草魚頭取下,片出脊骨,魚肉片成片,用薑、蔥、料酒、鹽醃製待用;將泡辣椒、 蒜一起切成粒狀;酸菜改成小片待用。
2.將泡辣椒、蒜粒一起放入油鍋中,再放酸菜炒出香味,加入清水,並放入魚頭、脊骨一起熬15分鍾以上。
3.在鍋中加入鹽、料酒、胡椒粉、味精及魚片燒煮3~5分鍾至魚肉剛熟,淋入香油即成。
食療功效:
具有平肝、祛風、治虛勞等功效。
【草魚宜忌】
凡體虛氣弱,食減消瘦的人,均可用草魚食療滋補。草魚肉不可吃得太多,否則有可能誘發各種瘡癤。
鰱魚——女性的美容秘方
【鰱魚本色】
鰱魚又叫白鰱、水鰱、跳鰱、鰱子,屬於鯉形目,鯉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魚之一。體形側扁、稍高,呈紡錘形,背部青灰色,兩側及腹部白色。頭較大。
鰱魚能提供豐富的膠質蛋白,即能健身,又能美容,是女性滋養肌膚的理想食品。他對皮膚粗糙、脫屑、頭發幹脆易脫落等症均有療效,是女性美容不可忽視的佳肴。為溫中補氣、暖胃、澤肌膚的養生食品,適用於脾胃虛寒體質、溏便、皮膚幹燥者,也可用於脾胃氣虛所致的乳少等症。
【廚前叮嚀】
1、鰱魚適用於燒、燉、清蒸、油浸等烹調方法,尤以清蒸,油浸最能體現出鰱魚清淡,鮮香的特點。
2、清洗鰱魚的時候,要將魚肝清除掉,因為其中含有毒質。
3、巧去魚腥味:將魚去鱗剖腹洗淨後,放入盆中倒一些黃酒,就能除區魚的腥味,並能使魚滋味鮮美。鮮魚剖開洗淨,在牛奶中泡一會兒既可除腥,又能增加鮮味。吃過魚後,口裏有味時,嚼上三五片茶葉,立刻口氣清新。
美味頭牌菜:水煮鰱魚
主料: 鰱魚800克
輔料:豆粉2大匙,鹽適量,幹紅辣椒20克, ,(水也可)約2L,豆瓣25克
料:,花椒10克,大蒜5克,鹽5克、味精10克、花椒粉2克、料酒25克、薑8克、蔥50克、白糖5克,老抽10克
製作步驟:
1、將魚剖肚,洗淨肚裏的所有附著物,切小塊用豆粉、鹽拌勻碼味。。
2、備料1:將老薑切片、大蒜切片(也可以壓破)豆瓣、老抽、白糖放同一個碗裏。備料2:幹辣椒切段、花椒放另一個碗裏。備料3:蔥切段。
3、鍋內放熟油燒到八分熱,將備料1倒進鍋裏小火慢炒,炒至呈亮色後加入湯或水(水以淹過魚塊為宜)。
4、燒沸後改中火熬幾分鍾,然後倒入魚塊,煮7、8分鍾。
5、加入油酥辣椒、花椒粉、味精蔥,拌勻起鍋即成。
親嚐體驗:香嫩可口,營養健康
食療主打餐:川芎白芷燉魚頭
主料:鰱魚頭200克。
輔料:川芎6克,白芷9克,
製作步驟:
魚頭洗淨,加入切成片的川芎和白芷,加水適量,隔水燉熟。
食療功效:鎮靜止痛,祛風活血,男女頭風痛。
【鯉魚宜忌】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脾胃蘊熱者不宜食用;瘙癢性皮膚病、內熱、蕁麻疹、癬病者應忌食。
鯽魚——可長食之魚
【鯽魚本色】
鯽魚為淡水內河魚,《呂氏春秋》雲:魚之美者,有洞庭之鮒。觀此則鯽魚為佳品,自古尚矣。
鯽魚所含的蛋白質質優、齊全、易於消化吸收,是肝腎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良好蛋白質來源,常食可增強抗病能力,肝炎、腎炎、高血壓、心髒病,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患者可經常食用。鯽魚有健脾利濕,和中開胃,活血通絡、溫中下氣之功效,對脾胃虛弱、水腫、潰瘍、氣管炎、哮喘、糖尿病有很好的滋補食療作用;產後婦女燉食鯽魚湯,可補虛通乳鯽魚肉嫩味鮮,可做粥、做湯、做菜、做小吃等。尤其適於做湯,鯽魚湯不但味香湯鮮,而且具有較強的滋補作用,非常適合中老年人和病後虛弱者食用,也特別適合產婦食用。
【廚前叮嚀】
1.鯽魚紅燒、幹燒、清蒸、汆湯、均可,但以汆湯,最為普遍;
2.冬令時節食之最佳;鯽魚與豆腐搭配燉湯營養最佳;
3.如用陳皮和鯽魚煮湯,有溫中散寒、補脾開胃的功效,適宜胃寒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虛弱無力等。
美味頭牌菜:幹燒鯽魚
主料:活鯽魚750克(2條),
輔料:黃酒25克,醬油2克,酒釀米粒100克,酒釀露100克,郫縣瓣醬50克,辣油25克,薑米3。5克,糟辣椒6克,
料:精鹽3克,味精3克,白糖6克,胡椒粉1克,蔥花15克,香醋5克,菱粉5克,生菜油150克
製作步驟:
1、鯽魚刮鱗,除魚鰓和內髒,用水洗淨黑衣血筋,兩麵劃上四刀,瀝幹水分,盛入盤內,用酒,醬油,有椒粉拌上色;
2、燒熱鍋,放入生菜油,將魚下鍋兩麵煎牙黃色時,撈起,原鍋將薑米,豆瓣醬,糟辣椒下鍋煸炒幾下,放入酒釀米粒繼續煸炒一下,加入酒,鹽,醬油,味精,胡椒粉和酒釀露,清水300克,隨即將鯽魚下鍋加蓋,用小火燒20分鍾;
3、再用大火收湯汁,濃後,用菱粉勾芡,起鍋時放入蔥花,香醋,收一下,裝入長腰盆入,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