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章,殺手入鎮(1 / 2)

第一二六章,

首席上的各位要比次席文明的多,幾位陪席並不強勸,隻是頻頻舉杯邀酒,對方氏夫婦能否喝幹,並不強求。但身處這世外桃園般的七橋鎮,方伯謙心曠神怡,毫情大發,隻要有人相邀,便一口幹盡,不多時便已醺醺然。

“老族長,我一入七橋鎮,就為一事困惑,不知當不當問?”方伯謙借著酒遮臉,對族長說道。

老族長捋著白須,答道:“方教授,咱倆幹了這碗,有問題隻管問。”

兩人碰碗,一飲而盡,方伯謙擱下酒碗問道:“我從踏足七橋鎮,便發現鎮上居民的服飾奇特,與宋明時的古漢服頗有幾份相似,而且居民多用漢姓,以吳姓居多,吹打彈奏的樂曲也頗有幾分漢風,不知你們屬於那個民族?”

老族長和其他幾人聽後笑了起來,隻聽他侃侃而談,娓娓道來:“方教授果然學識淵博,眼光犀利呀。不瞞你說,我們都是漢族後裔,祖宗們明時世代為戍邊的軍人,明亡後卸甲為民,就地生存,繁衍至今。而此處地理偏僻,數百年來與外界交流甚少,所以民風民俗得以保留至今。”

方伯謙頻頻點頭,“不出所料,果然如此,真是難得啊。”

老族長又說道:“不過,近些年來,全民發展旅遊業,水路陸路均已通到七橋鎮,人員物資交流加快,七橋鎮也受到衝擊,現在鎮裏百分之八十的年輕人都已外出謀生,回來後將外界許多現代的生活方式也帶來了,七橋鎮的平靜已被打破,祖宗留下的風俗即將無人傳承。”

楊伊聽後不勝唏噓,“一塊塊淨土就這樣被現代科技和人類無止境的欲望吞沒。這是現代文明戰勝了落後的文明,還是野蠻對文明的踐踏?老方,我想向學校申請成立個課題組,研究如何在融入現代文明的同時,又可對所剩不多的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到時還請老族長給予幫助。”

老族長精神一振,天都大學的課題組可不是隨便能請到的,如能進駐,這是千金難買的活廣告,七橋鎮豈不很快就名揚天下,不但居民的收入將會水漲船高,而且可以為保護鎮裏的古建築爭取資金。

他高興地端起酒碗,說道:“這對七橋鎮可是件好事,方教授、楊教授,老朽在此先謝謝兩位,我等定當全力配合,義不容辭,這碗酒我敬兩位。”

在女人們的桌上,吳媽與景倩已非第一次見麵,景倩雖外表冷傲,卻內心火熱,去年兩個女人就相處融洽,今天見麵更是親熱。景倩對她已是以婆婆相待,殷勤備至。吳媽也覺得這個兒媳婦哪都好,唯獨讓她遺憾的是景倩已非頭婚。

好在七橋鎮雖封閉,卻不封建。也許祖先是軍人的緣故,從古至今並不追求女子的三從四德,風氣十分開明。女子二嫁、三嫁在這裏並不少見,實屬正常,更不會遭人非議恥笑。

雖也受到了表姐妹們的熱情招待,趙敏坐在桌上仍覺得自己很多餘,表現的鬱鬱寡歡。不凡與孫清對桌上的果酒產生濃厚的興趣,孫清的老家雖也有米酒,但與七橋鎮果酒的甘醇粘稠相比,還有一些差距。兩個孩子學著大人的樣子猜拳打扛,喝的小臉通紅,不亦樂乎,吳媽與景倩的數次阻止也擋不住他們的興致。

酒宴接近尾聲,祠堂內歡聲笑語,氣氛達到了頂點。吳老爹與老族長和族中長輩們一番商議,吳迪婚禮的時間定在了三日之後,老族長表示將動用合族之力,將吳迪的婚禮,辦成一次最能體現七橋鎮民風民俗的婚禮。

吳老爹大為興奮,為吳迪婚禮他早就準備傾其所有,現在又得到族長的支持,到時場麵和規模隻怕前所未有。看著兒子風光地結婚生子,這正是他畢生追求的目標。

看著父親期盼的眼神,吳迪將拒絕的話生生咽了回去,他不忍這樣剝奪老人單純而樸素的幸福感。

歡迎宴會結束,吳家寬敞舒適的木樓,接納了久別的遊子和新的女主人,以及他們帶來的貴客。廊街的鄰居、街坊、道賀的本家、親戚們在此穿梭不息,木樓內外、廊街上都站滿了人,吳迪、景倩忙碌地招呼眾人,分發禮品,直到深夜好客熱情的人們才漸漸散去,木樓也隨之安靜了下來。

二樓北側靠東的兩間屋子,是父母為吳迪準備的婚房,房間裏仍散發著淡淡的鬆香,推開窗戶便可看見繁星點點的天空下,緩緩流淌的清涼河映襯著對麵燈光閃閃、高矮錯落、同樣款式的木樓。

吳迪擁著景倩站在窗前,一股涼風拂麵而來,純淨舒爽,兩人陶醉在這如畫美景之中。

方氏夫婦就住在吳迪的隔壁,酒席上的美味,柔和的佳釀,宛若仙境的夜景,讓方伯謙心曠神怡,他躺在靠窗的竹躺椅中,酒意未消,發出感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也不過如此。楊伊,如果咱倆退休,不如在此處養老。”